在涨。
他很清楚,这都是因为安乐国的钱币太多导致的。
苦思良久,也想不出完美的解决之法。
没想到,还可以这样解决。
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利用监管之下钱庄,把市面上的部分钱币,收到提举司里。
这样市面上的钱就会变少,就能稳住物价。
那些钱又是存进来的,没有伤害任何人的利益。
“殿下之才,当真如海一般浩瀚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此千年难题,在殿下这里,仅需三言两语,便能轻松化解。”
金融这种事,没人敢打包票,一定能够彻底解决,总有陷入死胡同的时候。
“钱财一道,当真想要彻底根治顽疾,谈何容易,归根结底,还是分配问题。”
众臣对现代概念的“分配”二字,理解的不十分清晰。
荀彧:“为何是分配问题?”
“钱即是物,物即是钱,若天下有饼一张,”
“如何始终能够保证,分得天下百姓一块,”
“让其用汗水,就能换得衣食无忧,而不是被人夺走,”
“任凭无论如何流血流汗,也只能苟延残喘的勉强苟活,”
“一但遇到灾荒,便成群成群的饿死,半点抵御灾荒的能力都没有,”
“最后如现在一般,饿的饿死,尚有余力者,只能拼上性命揭竿而起。”
荀彧这几年来,也常常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
尤其从安乐王对辽东郡的治理模式,多多少少得到一点启发。
辽东郡之田,全部收归官府,辽东百姓非但没有因此无粮可吃,反而吃到更便宜的粮食。
全都去工业园,以及各处劳作,赚得的工钱,比之耕种几亩薄田,要富裕的多。
并且还有大量的余粮,运到国库里,导致国库粮食成山。
草原那边也一样,草场是安乐国的,让牧民免费租用。
这样牧民始终有自己的草场,用来畜养自家牛羊。
然后再把这些牛羊,赶到城寨里,换得粮食。
城寨再把牛羊赶到辽东,换得大量生活物资回去。
草原人有了他们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