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博陵崔氏前太尉崔烈之子,因崔钧参与讨伐董卓而被下狱),前来参加文会。
文会的评审团队伍可谓空前强大。
除去安乐国派出的四位裁判:蔡邕,荀彧,荀攸,田丰外;
还有:北海相孔融,幽州牧刘虞,范阳卢植,北海郑玄。
这里面除去刘虞因为幽州牧,有着地主之便外,另三人,外加蔡邕,乃是当世一等一的四大名儒。
再加上司马徽,共计9名裁判。
其中的刘虞、卢植,文武全才,也同为武会主考官。
再加上荀彧(以国相身份主持)、张辽、赵云、典韦、周泰。
武会主考7人。
关张二人因为鲸吞属国与玄菟郡,在荀彧的建议下,不宜以主考身份出面。
把安保防务工作交给两人负责。
如今安乐国拥有两条超级大海轮,一船一船把代表团接过来。
于金雀港码头登岸。
每个代表团,少则五六百人,多则千人,多以护卫为主。
其中有一千人组成的队伍,人人衣锦,脸罩铜面。
不但引得各代表团的人员好奇,就连化身为民的铁面军团安保大队,此时没有罩面,也十分好奇。
这啥意思?效仿我们铁面军吗?我们以铁覆面,你们就以铜覆面?是想压我们一头是吗?
立刻上前盘查,强令所有人,去掉覆面,一一核对身份。
查验过后,所有人再纷纷戴上面具,朝金雀城走去。
为首一人,身才不高,环顾周围。
“不想仅仅三年,沓氏之地,竟比之就都雒阳,更加繁荣富庶,此间楼阁之富丽,叫人叹为观止。”
“荀文若果然不愧荀子之后,当真拥有经天纬地之才。”
“究竟……是得益于安乐王?还是荀文若所为?”
“末将听闻,平日里安乐王向来深迷女色,对国事不闻不问,常听二荀、田元皓等人,骂其为昏郡,安乐国上下,都是荀文若在治理。”
“派人再详细查探一番,若当真是荀文若所为,此番若侥幸拔得头筹,不要旁的,只要他荀文若!”
“主公,何不要那艘大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