沓氏也是如此,虽然自商朝起,就有人迁居到这里,发展到现在,成为辽东第二大城市,拥有人口7万多。
一群在树荫下玩耍的孩子们,有的差不多都有十岁了,仍然连一块布都没有。
脚上连一双草鞋都穿不起。
一间间全部都是低矮的茅草房,大人们下河摸鱼,以此充饥。
所有能见到的人,干瘦干瘦,眼神黯淡无光,连一个健壮点的都看不到。
荀攸、田丰两人,不免暗自慨叹,身为天下名仕,想要做官,哪里都能做,却偏偏被苟皇帝给发配到辽东。
安乐国屁大点的地方,养这么多俸禄那么高的官员,打出来的粮食,够大家分的吗?
更别说分田了。
这哪里是来当官,分明就是流放。
在家当闲人,也比这里的条件好上一万倍。
县城倒是不小,可只有县衙。
这么多人,也只能暂时委在县衙或是小驿馆里。
荀攸、田丰二人,第一时间查看沓氏的财政。
去年冬天,被张举派来的人,狠狠的搜刮过一遍。
钱库里一枚铜板也没有,粮仓里老鼠来了都得哭着离开,还要留下几粒黑米再走。
摆在荀攸面前的难题一道接一道。
首先必须给安乐王修建王府,然后是一众王府属官,王府里怎么也得有几名太监,几名婢女。
至于王府外的事情,由荀彧去操心。
即便如此,钱从哪里来?
荀攸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等荀彧把粮食、马匹押送回来,船腾出来后,开上船,拉上战马,运到青州去换钱。
此外别无它法。
田丰也没闲着,国相回来之前,他得担负起主持政务的重担。
骑上马到处去巡视、统计。
情况十分之不容乐观。
原以为城外乡民穷,城里的怎么也会好一点,没想到,比城外的更穷。
城外好歹能够捕渔打猎,越靠近城池,人口越密集,资源就越少。
周边大片大片的农田,全部都是几个大户人家的,平民几无一亩粮田。
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