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大哥二哥来不来,码头搬货也不轻松,淘海淘到的少点就当休息了。”
赵东看着这么大一片红树林,又强调一遍,“咱们晚上退潮来吧,也许真能淘到青蟹。”
现在青蟹已经被赵东放在淘海第一位了,毕竟红树林都有了,青蟹还会远吗,在赵东心里是一点都不远。
“嗯,回去大刚哥到家就找他问。”
“淘到多少,桶满了?”赵母看着两人手中已经满的桶发问,其实是不敢相信,啥时候淘海这么容易了。
“满了,看看留下家里吃的,剩下的秀秀拿去收购点卖了吧。”
“留啥留,我们都在这淘海 家里够吃了,你能吃多少?”
赵母接过桶递给陈秀:“都拿去卖了。”
陈秀心里是高兴的,脸上还不能表露出来,那样显得舍不得给家里吃一样,不太好,做人媳妇,妯娌的还是要装一下。
看一眼赵母他们桶里收获也不少,扇贝,海蛎子,小淡菜,还有海瓜子,看着个头还都不小,赵东觉得 海瓜子要一把一把的吃才有感觉,极好的下酒菜。
赵大嫂,赵二嫂看着陈秀拎着满满的一桶,后悔死了,早知道也不让家里男人去码头,都来赶海得了。
那么一桶也能卖上几块钱。
两个嫂子心想这两天老三也不知道走什么狗屎运了,运气好到不行,看来回去也要拜拜妈祖。
信奉都是入乡随俗的,听说的多了慢慢的也成为自己的信仰了。
看着一身沙的儿子,赵东觉得不能要了:“你这皮猴子一样的”,要改名叫吗喽了。
“吗喽,吗喽,赵俊舟叫吗喽,”阿海决定这个弟弟以后就喊他吗喽了,比赵俊舟好听,跑着和阿呆去分享了。
如果这时候赵俊舟要是大孩子一定会说:“听我说谢谢你……。”
陈秀推赵东一下瞪了一眼,走了,连要卖钱的一桶好货都没拎,他只好自己拎着追过去。
阿健没眼色的凑过来:“哥,吗喽挺好听的。”
赵东:这个安慰大可不必……。
李奶奶年纪大了也没少淘,真是太多了,个头也不小,这地方对老年人还是挺友好的,更别说大刚老婆翠花嫂子和赵家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