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看到宋朝天下太平,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那赵匡胤他就已经感到十分的知足了。
赵匡胤他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期待赵匡义能够成为什么千古一帝,因为这看起来太不现实了。
自家弟弟的能力,赵匡胤最清楚。
以赵匡义的能力,当一个庸君就差不多了,如果能成为明君,再好不过。
“来啊,传御医!”
“让御医给赵匡义上药,好好治治!”
心情变好之后,赵匡胤就下旨让御医给赵匡义看看棍伤。
那打棍子的人并不会真的下死手打,毕竟赵匡义他的身份就摆在这里,这好歹是皇帝的亲弟弟啊。
可二十大棍下去,疼痛难忍一段时间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原本赵匡胤是准备让赵匡义在宫外趴几个小时,让对方好好冷静冷静,再让人来上药的。
如今在看到赵匡义所做的这些功绩后,内心一软就准备早点让赵匡义进来了。
毕竟天寒地冻的,在外面待久了,容易冻出事情来。
“那软弱无能是从何而来赵匡义的子孙怎么会如此软弱!”
“不应该啊,赵匡义他也不是软弱无能之人,他也敢上战场啊!”
让目光重新投向天幕内容后,赵匡胤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如果说后世子孙都是赵匡义的后代,那后世皇帝软弱无能的问题,肯定是跟赵匡义有关系的。
但在赵匡胤的眼中,自家弟弟赵匡义远远没有到软弱无能,只会一味割地赔款的地步。
对方好歹也是亲自上过战场的人,在天幕上亲自御驾亲征过啊。
那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后世皇帝的软弱无能和一味求和割地赔款的习惯,到底是跟谁学来的?
赵匡胤内心的这个问题,接下来出现在天幕上的内容,将会给他一个答案。
……………………………………………
【公元980年,为了收复被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赵光义亲率十万大军,选择北伐辽国!】
【在赵匡义的设想中,他会凭借这一战成功大败辽国,随后顺利收回失去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