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吉顺了口气道“中原技艺乃与夏地不同,昌吉领教了。”
众人一概寻座坐定,苏轼对李昌吉道“二位使者,在此处饮食,即可不动而观景色万千,乃是汴京之人最为津津乐道之事。(指着窗外)汝等且看那船外,除了有谲谲的流水,河岸之上更有人间百态。吾等边行边论边饮边食,可否?”
李昌吉急忙回道“全凭苏子安排!”看来李昌吉已经混乱的不能自已,真的不得不说一句,若是将宣德殿上那般巧辩挪到这船上,李昌吉便不会那么盛气凌人了。
苏轼对下人私语几句后,那下人便出得包间,不久之后,船便动了起来,李昌吉梁道先是一惊,不过也而冷静下来。
苏轼道“夏使,这船儿动了起来,正是方便吾等观饮,你看那岸上的人儿,吾等在看他们,他们却在看我们,此刻,各为所想,各有所念,这乃是人间百态。”
李昌吉回应道“是呀,宋人人人有想法,所以宋人富。可是我夏人人人只有一个想法,乃是食得饱也,故而我夏人念想难及宋人之万一。”
苏轼道“人人所念若一,则万人皆同;人人所念各异,则万人有万向,汝且见夏人之志统一,故而刀剑虽不利,却能长驱中原腹地。而我大宋,即便是在三尺朝堂之上也只三十种想法,喋喋不休,难以前行。故而宋夏之间……”
苏轼还没说完即被苏辙打扰“兄且勿言此事,有失国体呀!”看来还是苏辙有分寸,苏轼言语未免太过无忌。
苏轼却还道“此间乃在船上,四下无人,可以无所不言!”说完又转向李昌吉道“夏使也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呀!”
李昌吉笑道“哈哈,尊苏子之言!自然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辙又来阻道“兄且莫要忘记前次与夏使私自会面,乃让官家生疑,还是莫论国事为要?”苏辙也是谨小慎微,不像苏轼那般放荡,其处处防备四下有耳,以免生乱,也算不可多得的“弟弟”。
苏轼急安慰道“子由莫要担心,前次与西夏国未达成和议,私见自然不可取,官家虽有异议,后来吾等还不是……现在我大宋已经与西夏国达成和议,当然要以诚相待,聊天地于俯仰,聊宋夏之何往。”众人莫不惊异!
李昌吉急忙道“若是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