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性子也是急了些,看来酒徒之名不是乱盖的。于是苏轼歉意且道“惭愧,现在天光尚好,吾且再往前去,”于是二人随即拂手相邀而行。
众人来到一处汴河之上,上有一座拱桥,中高而侧低,潜伏而耸翼,桥面乃青石板砌,桥身乃一拱连两端,下可行舟,上可行人,年有岁而新如初,岁又久而坚如固,侍卫急上桥屏退闲散人员,苏轼邀李昌吉上桥,二人缓步而行,在桥中伫立,但见桥下微风逐波,粼粼泛光,远处乌篷遥对,商客云云,络绎不绝;再看河畔烟柳,细絮朝阳,点点入水,点点浮沉。李昌吉手扶桥岸,乃见桥上白玉雕惟妙惟肖,其不仅慨叹“宋人之艺,巧夺天工也!”
苏轼急忙谦逊道“夏使过奖了。”
李昌吉又道“苏子莫谦,宋人技艺,名冠天下,若是我夏人也有如此技艺,若能在兴庆府造一处人间佳境,或可不用叹息宋地繁华,这些工艺乃让昌吉叹为观止,其实我夏国想要的不仅仅是粮食,盐,更多的还是中原的技艺。”
苏轼道“若是夏国能与大宋保持良好的往来,会盟久长,这些自然也当会有!”
李昌吉回曰“若论天地,还是宋土锦绣。”
苏轼道“哈哈,你我皆乘同一番日月,只要夏宋之间能彼此信赖,和平,李将军可随时来吾大宋赏观游玩。”
李昌吉道,“哈哈,苏子太客气了也。”
二人又相邀前行,众人跟随。
李昌吉指着远处高台问曰“此塔莫非就是……”一时没想起名字来。
苏轼急忙补充道“此处即是‘春台’!春台之上,乃是聚辉塔,汝看此塔玲珑,掩映春色,明光在东,吾等在西,且看光芒万点汇聚宝塔之上,此正辰巳相间,日光柔和,微风渺渺。可惜汝来既非春,否则此处繁花万千,便像是置身于仙境一般。来来来!夏使请先上台。”苏轼拂手指引李昌吉缓步入高台。
李昌吉梁道纷纷惋惜道“可惜来时正春,不及游赏,今已夏暑之日,错过芳丛,一生所憾矣!”
黄庭坚急忙接话道“夏使莫惜,这夏景也别有一番风味,莫要因时节而乱了兴致。”
李昌吉梁道也就不再惋惜,不过这景致确实见之悦色,其观春台之上,高塔金光闪闪,高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