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一回也要十天之久呀!
假设现在已经到了十天之后,李昌吉收到了兴庆府的回信曰:
“准宋所提诸款,速将青山王带回!”
李昌吉拿着兴庆府的来信,深思其意,短短数言,乃是万千意思。
梁道见信曰“虎威将军,这当为何,皇姐(梁太后)这就答应了。”
李昌吉内心其实也是迷糊,切切思量。李昌吉不解,只能依据字面意思而回应梁道“梁君大仁大义啊!”
梁道内心也百般疑惑这是真的,但也没有什么可反对的理由。
李昌吉道“走,吾等今日须和宋官做一个了结。”说完便出门而往宣德殿去了。
这宣德殿上,人大致和前次相同,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一次是向太后先说话,“诸位大人,这西夏人今日此来已经是第三次入朝,今次绝不无果而终。”
范纯仁先搭话曰“前两次,这夏使都有忤逆官家之作,极为大胆,我观其必还有杀手锏,否则不可能如此有恃无恐。”
梁太后道“杀手锏?我看他的杀手锏乃是诸位的仁心吧。若非你等阻拦,这李昌吉早成我刀下亡魂了。”
范纯仁道“所以攻人之国,莫如攻人之心。”
向太后又道“是啊!若非这夏使死死拿捏着我大宋的脾性,恐怕这交涉也不至于三波三折。夏人在这殿上非但不惧,还出言要挟。”
苏轼道“夏人无道,但是吾等还是要讲求两国交往的信义,两国之间使者来往必要护其周全,人无信而不道,国无义而不立!”
梁太后冷脸道“就是汝这种要国要脸的想法才让官家失却颜面。”
苏轼无奈的咽了口水。
向太后斩钉截铁的说“依前次所议,以灵渠为界,其他一概不论。”然后大声对侍卫道“来人,快宣夏使进殿!”
片刻之后,李昌吉梁道着宋装入殿,拜首官家。
向太后顾左右而寒暄道言“夏使今日乃是宋装,二位使者入汴京已久,觉得汴京与你们兴庆府相比如何呀?吃住是否顺心?”
李昌吉回道“夏人早对汴京繁华侧目,只是本次入得汴京乃是为国事而来,并未寻见更多汴京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