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声声慢 > 第67章 宋夏两战谁敌手,息止征戍愁(3)(6/8)
向太后说的。唐国昌和李昌吉毕竟曾经是有“过命”的交情(指晋阳之战中二者对决),说起话来,自然也没有和其他人说话那般官方和生硬,这也许就是先入为主的好感。唐国昌在李昌吉那里可是个善交的人儿。

    向太后脸色难看,不过她也知道如果她再发怒,可能今天的事情就没完没了,毕竟宋朝的臣子她还好控制,这西夏使者再怎么肆无忌惮,她也奈何不了人家。不过话说宋朝的这帮臣子也是不怎么好控制的。

    唐国昌便又说话以化解向太后的尴尬“宋人和夏人乃都是性情中人,遇到不顺都喜欢一吐为快,今我主有冒犯之意,乃是人之真性情,请夏使莫放在心上(向太后对着唐国昌瞥了一眼,毕竟我大宋之主岂能向敌国使臣委屈求谅,可是唐国昌也是个聪明人,紧接着道),相信今日夏使在堂上所作,也乃是真性情,二者所言,两相介怀,勿留遗恨”。

    向太后听得这话也不好斥责唐国昌了,内心几分怒意却是几乎烟消云散,于是借此台阶温声言道“夏使请回,待吾等计议之后,即可通知夏使,签订盟约。”

    李昌吉则也礼貌答应“即是如此吾等且先回,静候官家佳音。”正待李昌吉转脸之际,李昌吉忽然似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官家,昌吉有两问,不知可否?”

    向太后不好拒绝,只能应承道“但说无妨!”

    李昌吉道“其一:昌吉久离兴庆府,是否可以派人与兴庆府沟通消息以通达和议条款进度,还请官家允诺放行。其二:吾等为青山王而来,是否可以见得青山王。”笔者认为第一问才是他的目的,第二问不过是为了掩护第一问。自古既有拒人以上,就不能拒人以下,李昌吉也是个聪明人,一时抛出两个请求,宋朝官家不能全然拒之,否则未免不尽人情,也不能全然允之,否则颜面也损。

    不过笔者揣测是没有意义的,还是让向太后自己来回答这两个请求,且听向太后“可快马入兴庆,沿途宋土不设阻拦;至于青山王,和议签署之前还是不见为好!”这向太后果然也是中了李昌吉计议。

    李昌吉及梁道拜别!

    程颐不解的问道“兴庆府离汴京两千里,青山王与夏使相距不足二十里,官家为何准其修书兴庆,却不准他相见青山王呢?”

    高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