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无不妥。”
听到如此说辞,殿下众人再看青山王如此装扮也算认可,可是向太后哪里肯让,他气愤晏秋在未征得官家同意就肆意改变青山王面目,很明显是目无官家,遂怒道“晏秋,汝何故如此放肆,不经上官批准,就肆意脱其须发,以混淆其名目!”
晏秋反驳道“官家,这青山王乃是夏国王族一脉,官家让我好生看管此人,我亦当是尽心竭力,可我那晏府地处荒僻之地,食难果腹,寝难入眠,正遇春夏之交,蚊虫飞咬,汗流浃背,臣乃想将青山王收拾干净才出此下策。”
向太后道“胡扯,你那上水门私宅和我宫中乃是一样,哪来的蚊虫,汝莫要诓我。”
晏秋道“官家息怒啊,吾之私宅年久失修,蛇鼠虫蚁出没,哪里能与宫中这般住处相提并论,况且我晏家已非旧日,吃喝乃难供应,官家且未付我金银,我只能私自携青山王在众官之间求讨,这青山王乃是西域人士,相貌极其恶煞,有吓坏众人孩儿之嫌,故而改装易服,见过李文叔的之女李易安,子李迒,黄庭坚孙黄莫离,这些都是未见过世面的孩儿,若让他们见得青山王本来面目,岂不吓煞。”说完苏轼黄庭坚等人投来赞赏的目光。这晏秋现在也是巧舌如簧。
苏轼当然也看的懂晏秋的意思 ,遂也附和道“晏公子为看押青山王也是煞费苦心矣,请官家息怒!”
向太后早就知道苏轼晏秋这伙人乃是“蛇鼠一窝”,可事已至此,发不可以重结,须也难明复,她也就不再苛责,只是怒目圆瞪这晏秋和苏轼等人。可是晏秋被官家嫌隙,乃是咎由自取,但是苏轼呀,明明是想帮助晏秋说话,可是不经意之间却给了官家留下极坏的印象,恐怕这苏法呀,则更难成行。
这等争辩,夏使李昌吉早就看在眼里,只是看到李秉藏如此模样,内心也不由得笑之,“看来这青山王比我还白净,这大宋的水土养育的人儿果真是不一样,只匆匆数月,青山王就似换了个人一样。”李昌吉看到李秉藏这样,也就能断定当天他刚入汴京时晏秋手下那个鬼鬼祟祟的宋兵就是青山王。这一切正如这李昌吉所料,李昌吉也向梁道使了眼色。
梁道也就明白自己的行踪早就暴露在青山王的眼中。青山王暗地里偷偷的观察夏国使臣,却不说破,这决然不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