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成。
再说李昌吉和梁道二人正在枢密院属楼等待宋官家,或听得门外有宋朝大臣求见,二人诧异之间,那人呈上书信,李昌吉阅毕而后交给梁道。
梁道阅毕后言道“这苏轼要先来看望我等,不知其意欲何为。”
李昌吉冷静的道“是呀!这苏轼乃是宋国的权力之臣,又是人间圣贤,其声名在我们大夏国也是如雷贯耳,今日欲来接见与我,不知是何用心?”
梁道曰“事有蹊跷,此一路上所见所闻,不免让人感慨,明明是吾等带着金银贵器来汴京赎人,却像是他们有求于我一样,难道这就是宋之道。”
李昌吉道“吾也觉得分外奇怪,不过且看事态如何再说?”
果然不多时,苏轼即率众人而来,枢密院一时引来诸多人士。有人吓傻,有人惊呆,这苏门锦绣,一伙俱在。
李昌吉见苏子道“哎呀呀!苏子而来,真是三生有信,吾在夏国可是没有少读苏子的文章,不妨告诉你,我朝梁太后可是收藏你数册诗集,如珍如宝也!”
苏轼谦虚道“能得大夏国人,尤其是贵国之主认可,乃是苏某平生之幸也。不过苏某之章乃是性情之词,不如‘兵法’,‘物论’那般切合时宜。”
李昌吉急忙道“唉!我大夏国人也是性情中人,人皆谓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乃平常,并非中原人士所传言的狼子野心。”
苏轼道“哦,看得出来夏使也非等闲之辈,言语之间尽显文采奕奕,那以你之见,这汴京城景色如何?”
李昌吉道“正如苏子拜帖所言,‘汴京城邑,九曲楼台,处处人家;开封城府,宝寺龙亭,幽谷雁塔’,可谓是玲珑天下,景色与人俱佳。”
苏轼赞道“看来夏使汉文之力,乃是登峰造极也,与吾等可谓是不相上下也。”
李昌吉谦虚道“昌吉之文力恐不及苏子之万一,不过只是识得几个字罢了。”
苏轼道“哈哈,我听说夏人少时皆有习作汉文的经历,通读汉书,并以《兵法》,《楚辞》为必读圣物,故而长大后皆成汉学泰斗。”
李昌吉假装疑惑道“苏子所言‘听说’乃是听青山王说?”
苏轼则尴尬的回应道“何以见得?”
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