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也正有大宋少年之才(李易安)在此,平添几分色彩,吾更心地飞驰,神而往之。怎能错过呀!”而后又轻轻的问苏轼“苏子,可记否要收李某为门下?”
苏轼尴尬笑道“哦哦哦,原来是此!没想到青山还犹记在心呀!”,苏轼乃知李秉藏此来的目的不仅在于拜师,可是苏轼早已把这事忘却了,众人皆以为曾经所说不过是笑谈。
苏轼又谦虚的笑道“这事自然不在话下,只是苏某乃只是大宋一介文仕,何德何能能让青山王挂怀。”
李秉藏回敬道“苏子之名,天下皆闻,这天下不仅仅是大宋的天下,还包括天山之下的大夏国矣,苏子之文采在我大夏国也是奉为真灵一般!”
苏轼哈哈哈大笑“看来我苏轼的伪名也能得让西夏国人笑之。”
黄庭坚附和道“苏翁今生为天子师,为王侯师皆是名利双收,只是为吾等师,却只吃酒好肉,醉醒不堪!还赔了银子,不如就从了这西夏国的王吧!”
秦观也附和道“能为人师者,我大宋也不在少数,范文正,韩忠献公,王临川公,欧阳文忠,皆是桃李布天下,可是这些人皆没有一个西夏国的弟子,苏翁之名利,盖在前人之上也!”
众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这一次也不见得张耒和董荣等人反对,李府气氛和煦。
苏轼打趣的道“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必尊老,知智者皆为上师,汝乃何必在乎此等名分,互相切磋文词罢了,更何况你既身为王族,又是大宋之宾(俘),不知何年何月即当离汴京而去,我不知授你什么好。也许此一(饭)局就是最后一局。当真难解也!”
李秉藏满含痴情言道“人生皆不可定,但是为师为尊者不可不定,这不是简单的名分,即便是吾等缘分仅此一局,也算是不负苍天!他日吾归西夏,便能夸口吾乃是苏门之后!”
苏轼乃言“遂你所愿!”
黄庭坚大笑道“哈哈,今日吾亦与西夏王族成为苏门同窗,也算黄某之幸也,世人自然羡之!”
张耒,晁补之,李格非等皆互相敬之,同为王之同窗,自然要把酒一盏。
苏轼接着道,“今日此来,乃为一女子!”说完即指向在远处的李易安,众人纷纷将目光转向李易安,只见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