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夏国乃是人所共知,我自然会好生敬之。”其实这也是李秉藏在胡说,毕竟他自己回到兴庆还不知怎么样呢。
晏秋见此事无解,急忙乘机话别父亲,“吾乃随即将之关押于‘客房‘,父勿忧!”未等晏几道回应,急忙开溜,二人随即消失在转角与院墙之间。
晏几道气得只能在原处跺脚,晏几道作为家长,自然谆谆教导其子,不许乱作忤逆之事,就像如今之父母切切揪心于子女一样。
回到“客房”,李秉藏对晏秋说“晏将军,汝可记得苏子将携众人不日再拜访李格非府,尤其是李格非之女,吾等可别错过此等良机啊!”
晏秋似有责备语气道“快别说此,还是好生在此待着,以免生事端啊,爹爹之心可是难以承受因此带来的变故(指私放李秉藏出去而遭到官家的责罚)。”
李秉藏可不是这样想的,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势必要在“死”前得偿所愿,于是他天天在晏秋之前软磨硬泡。
晏秋抵不过李秉藏的苦苦哀求,只得切切应允。
于是晏秋就天天派人去苏府,黄府(黄庭坚)打听动向。毕竟晏秋从来不是苏黄之内人,苏轼黄庭坚等人作甚也不会通知晏秋,所以晏秋只能派人时刻打听动向。晏秋早就想加入“苏门”这个党圈,可惜人家不要啊。
有一日,机会终于来了,是的,苏轼等人就是整天无所事事的闲逛扯淡来消磨是时光,这也正是明白着对管家不重用最有力的回击。偶尔发出一两句牢骚之句,又引的向太后气愤,向太后必想剖之以泻心头之恨,然而祖宗早有定法“不可杀士人”,又救得苏轼等人性命,这就是苏轼等人敢逍遥度日的缘由,于是这一日,苏轼黄庭坚等人就又携众往大相国寺的李府而去。
晏秋急忙带着李秉藏从侧门而出,恰遇正在守株待兔的晏几道。
李秉藏尴尬的拱手笑道“晏公!”
晏秋支支吾吾道“爹爹,吾携青山王出去见官!乃是官家提见。”
这晏几道也是用心,整日里防备着晏秋带李秉藏出去玩,这次终于是逮了个正着,晏几道恶狠狠道“官家提见,你以为我不知道呀?穿成这样,定是去私会他人。此举将陷我晏家于不忠。”
事已至此,二人都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