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育子之道。”
一时间众人对育子之道偏偏来了性子,王炯说道“育子之道,你还得请教李夫人,你看文叔兄在汴京忙碌,李府上的家教都靠李夫人操持,你再看这易安出落的灵气逼人,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啊!”
众人纷纷看站在王甄儿旁边的李易安,虽然之六岁的年纪,可是相当的灵秀。
王炯又抢道“可惜我那子也已成年,现在只懂得叫卖物件,却无有如此这般的气质。但吾幼女尚才十岁,可往李夫人处,授之以礼,教之以文。可付学资!”王炯又望着唐国昌,“汝子尚且也年幼,不如一起授之。哈哈。”
众人听得也哈哈大笑,唐国昌亦是笑曰“哎!益之兄说此已经迟啦,吾早已将我儿唐迁领入李府之门,各位都无有我快哉。哈哈哈!”
催僚听大家议论如此激烈,遂说道“既然唐迁和李易安都出自李夫人之门,不如我等今日就出题考之,看到底效果若何?”
王炯笑道“云逸(催僚,字云逸)言之有理。”众人也纷纷和之。
只是王甄儿似有几分羞意,遂说道“众人莫要笑之,吾之才学乃戚戚女儿之学,难以与诸位大官人之才相比,诸位大官人皆是兼济天下的大才,若然真的让我授之文,岂不是耽误各位小姐公子的未来。”
王炯见王甄儿如此谦虚,遂又言“唉!谁不知道李夫人(王甄儿)乃汴京城大家,名门之后,又是当朝宰职之妻,那里能说才气不够大呀!”
王甄儿此时语气显得有点虚弱,或许因为身子尚未完全恢复,众人纷纷体谅着王甄儿此刻并不适为众人吹捧的焦点,但是大家还是对李易安与唐迁比试更为感兴趣,遂又有人吆喝此意。
那唐迁虽然只有十岁,却生的高大孔武,不似一般的孩儿,而那李易安却是生的伶俐且漂亮,看起来李易安则更为聪慧,只是相差区区四岁,不知文采有几分差别。
催僚道:“既然这样我来出题,诸位意下如何?”
李格非道“催兄,须以实情相适,莫要太过难易。”
“放心,我自有分寸,”催僚遂转身向两孩儿道“你们知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下一句是什么?”
二子齐声说道“中间小谢又清发。”
众人纷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