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府狭小,遂借洛阳居宝地款待大家,诸位在历城为官多年,不知近况如何?”
王炯示意崔燎说话。崔燎说“四年前,吾等同为贬谪,来历城为官,都是丈八的小吏,勉强可以养活一家子,王(迥)兄现在依然是历城团练副官,我也只在官办文馆教授学业,李禧,董荣则专注文笔”各人皆扣腕叹息“只有文叔兄你投身郓城,能更早知朝廷文书,我等命运之在何方?皆渺渺不明。”
董荣惋惜道“‘御史台案’吾等不过区区数言,却不想贬谪此处已然四年,如今还未有朝廷召见消息,何日能返汴京,尚不得而知!”
李禧也黯然道“‘明月何时照我还?’唉!”一时哀叹之声甚嚣众人头上。
董荣又说道“最近拜读文叔兄《人冷斋夜话》,却感前路茫茫呀,文叔兄也是夜之深思,思之愈深,方有如此感悟,尤其读到‘千秋夜以思高帝,万里黄沙慰长藉’,你我都是忧国忧民之人,何以至此呀!”
崔燎补充道“苏翁遗案,勾连何止百人,难道朝廷真的忘记我们这些有功名之人,文叔兄身居朝廷诏章要职,有什么消息,可要事先沟通。”
李格非叹曰“非乃一郓城誊抄郎,离汴京数百里,怎能有内部消息。目今新旧党争日益焦灼,我看还是离汴京远一点好,恐伤及己身,王安石公已经外调金陵,变革日废,司马光政,官家起废变革心犹不及,哪里会顾忌到我等!只有像苏翁东坡一样,早早远离是非之地,方可明哲保身”。众人听到这些,虽然觉得前途黯然,但是也觉得自己现在的境况好像也不是太坏。身处名利场中,才有安危之患,至少现在不至于再贬他地。
“事已至此,为国效力(返回汴京)果真无望了。”王迥叹言,五人闻此,也皆无言以对。
正当此时,门外嘈杂之声渐起,李格非,王迥,崔燎,董荣,李禧等人赶紧出门查看,原来是县尉唐国昌带着一票的衙门官吏等前来道贺,李格非出门迎接。
唐国昌歉意道“李大人喜得千金,衙门里这些职吏都想看看似这等的仙女下凡尘。他们都是粗人,只远远观之”说完随即拉过一个彪形大汉“这位是历城团练教头常坤。”
只见那常坤膀大腰圆,瘦眼环须,大概就是那种一顿能吃十斤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