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顾忌,吾等还是聊些寻常之事,喝些酒儿,也不会碍着官家命数!”
黄庭坚也算是急性子,又来附和“夏使莫要担忧,我宋人未必会小心提防你等,苏子说‘两国之间,以诚相待’才能换来和平,今天不就是一个机会吗?”
秦观,晁补之,张耒应声附和,李格非,李禧,董荣,晏秋无言,唐国昌只是觉得浑身不自在,苏辙又要出言阻止,可惜他的声音早被淹没在众人的嘈杂附和声中。
李昌吉见众人欢呼雀跃,自己也就没那么多忌惮。
不过最让人揪心的还是苏辙,这位曾数次搭救苏轼的好弟弟,这一次却没能阻止苏轼再作非分的言语。只能默默的准备着收拾的残局。
果然大胆莫过于苏轼,且再看这游船之上。
苏轼道“夏使,你看这汴京繁华如斯乎,是否有乐而忘返的思虑?”
李昌吉道“回苏子,汴京之富庶乃是我夏国难以比拟的,这船,这水,这城都皆让人流连忘返,然而,更让昌吉艳羡的是宋国的人。”
苏轼道“哈哈,说的难道就是吾等几位?”
李昌吉道“是也!昌吉早闻苏子大名,我朝梁主甚至嘱咐我带回几本苏子文集,以消磨宫人寂寥。夏人曾记,苏子赋有八篇,论江山社稷,论五湖风烟,论情怀感慨,论交友淫娱,皆是人间上作,《贾谊论》《晁错论》告诫君王治国用人之道,再说清新如《赤壁赋》,言者虽是清风徐来,却隐喻世之浮沉,慨叹沧桑变幻。再看深情如《江城子》话说‘十年生死两茫茫’,没有坚韧不颇的情愫,难以写出如此感人的词作。真是让我夏人也感慨不已,我夏人愚钝,虽然学习了些许,可是百年来,却没有出现过一位如苏子者!”
苏轼谦虚的笑道“哈哈,苏某一老朽,没想到在夏人眼里会有如此务论,真是让我感言。苏某在宋,多有绪言无忌也,因而时常因言失事,怕是夏国未留传这些事!”
李昌吉急忙回应道“倒是也有,不过皆是认为苏子性情非同常人,有一些豪放之句,实乃倾心之句。”
苏轼哈哈大笑道“看来夏人只见吾等之文,却难见吾等之事呀,不过也难怪,中原与西夏不通消息久矣,只乃有书和信件能通,吾等糗事何必浪费笔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