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岂非是我苏某好酒无礼。汴京城乃是苏某主场,岂能让夏客复请,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不如明日,我来作东,在食尚居,宴请二位,顺道再引二位于汴京城一观,也好让天下人知我宋好客之礼。”
李昌吉道“苏子要宴请我等二人,真是倍感幸运。可是吾等二人粗壮有力,食量超乎常人,岂非让苏子破费!”
苏轼笑道“那里破费,前次吾等众人往夏使住处,乃有九人之多,今夏使只有两人,以九比二,吾等众人乃是赚得一大波酒钱了呀,你说划算不划算?”
众人哈哈大笑。
李昌吉道“苏子名声,天下皆知,今日得见,果真豪迈过人,不过李某有一小小的要求,宴席之上,可否多请一人?”
苏轼问曰“多请谁人也?”
李昌吉大声自豪且道“乃是大宋武直郎唐国昌也!”
苏轼大笑道“哈哈,原来是唐国昌也,我还道是青山王呢,哈哈,国昌此人性情温和,意志坚定,曾于吾府上作执笔郎,与众也是挚交之人,今为大宋将军,该请,该请!”
李昌吉道“既然是这样,那吾等明日且见!”
苏轼拜首道“明日且见!”
李昌吉梁道回到枢密院客舍。
梁道问李昌吉道“将军,为何吾等不接青山王到此处,也好与之言及切身之事?毕竟青山王离开我夏国近一年也,算是思念,也可算是好奇!”
李昌吉道“不可,柱石将军不可作妇人之仁,青山王与我及梁主有罅,贸然让其与吾等同居,不仅会引来争辩,还可生乱,不如就让宋人再关押其一段时间,吾等出去游玩也可收心。青山王之去向乃是和议的一部分,如果青山王失于宋人之手,吾等还可以以宋人违背和议条款申诉,若是青山王没于吾等之手,那吾等有理也难舒。现今这客舍之中,括之你我,也只有兵卒三十人,如何能有力拘押青山王。”
梁道方才醒悟“李将军所言甚是,是我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李昌吉道“若是在和议签订之前我倒是可以见青山王一面,以定事之缓急先后,今和议已定,再见青山王已无意义。不如就随宋人安排,吾等明日大可逍遥一番!哈哈。”
梁道也兴奋道“是啊!汴京之事,早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