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声声慢 > 第63章 胡光珠玉迷人眼,利钝辨亦难(3)(5/8)
一天能再复丝路之繁华。”

    文彦博又道“少年人血气方刚,老夫不敌,只是大宋之防务不在此处,却要从别处调防,靡耗军力啊!”

    赵煦又想怼之,向太后急忙阻止“煦儿!不得无礼,文卿家乃是圣贤,其言语乃有几分道理!”赵煦此时不敢说话,向太后又问道“文卿家之意是不能交换,那此次交涉,如何才能满行。”

    文彦博道“灵州之地才是重中之重,其背依长城,可阻敌阵,也可挡风沙,此地甚好,不可弃之。我看着西夏国一口咬定要用灵州交换,恐怕就是为了伺机东出,侵我大宋国土!”

    种师极道“文卿家所言亦如在下所言,灵州地处战略要冲,西夏国的目的一目了然!居心叵测,可见一斑!”

    唐国昌道“灵州城内百姓乃是西夏人居多,其不满宋国统治者众,如果轻言弃之,我看失城只在旦夕之间,此地之民必为夏人所裹挟,重操兵戈入宋土,重占宋地慑中原。”

    苏轼不同意道“唉!吾以为各位多虑了,此次所计议的不仅仅是两处的土地交换,还有百年的和议,或可不用担心夏人再入中原。”

    种师极说道“夏人本性贪婪,若灵州有失,没有了长城屏障,其入中原乃是迟早的事,答应之则是贻害无穷矣!”

    晏秋道“或许可以效仿嬴政质于赵的做法,选一西夏王族入汴京为质。”

    反对者蔡京即刻出言阻言“得了吧,你晏秋我还不知道,你乃拿这西夏人当兄弟,官家让汝等好生看押这西夏人,汝却与之方便。这西夏人在汴京城做的是俘虏,活的却比在兴庆府还快活,难怪其不忍心与汴京作别。”

    晏秋辩解道“官家让吾等好生看押青山王,就是让我不要因为他是俘虏就虐待他。”

    蔡京道“可是吾可在汴京城中得知,这青山王在汴京城肆意行走,如入无人之境,并和晏公(晏几道)私交甚好,甚至还成为苏子门生,其多日前更是在李(李格非)府饮宴,试问古今天下间,有哪一个俘虏能有这一待遇。”

    晏秋急欲再辩解,谁知向太后即刻出言骂道“晏秋,此事当真?苏子,这青山王拜师求道乃是真事?”

    苏轼一脸无奈,晏秋辩解道“吾只谓要好生照看这西夏的王,却不曾想误解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