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地之间,观东海风萧,看巴蜀尘烟;饮长安甘露,醉洛阳舞步。皆与你今生不离不弃也。”
秦观曰“苏翁之名,同比王公(王安石),潇洒世间,更焜黄于九天。自古学者,几人能比?”
张耒道“世间之事,愿遂人心者少,不顺人心者多,何苦要纠集屈步于此,官家不利,朝事不利,兵事不利,吾等不利。此四不利者,即困的住人心,也困不住人心,何不看开?”
晁补之道“吾等久困于汴京,不如乘此春情,游历四方。观山崖秀色,看沧海云幻,也算一扫心头之阴霾。”
苏府一扫地大爷道“凡尘俗世,皆似此烟土,一笤帚扫进入我簸箕。”
众人听之,哈哈大笑,苏轼瞬间也勉强的乐了起来。
苏轼道“诸位勿须安慰在下,或许过此时节,当变利也!”于是苏府便在这各相安慰的氛围之下。
再说那晏秋,奉官家之命好生看护李秉藏,这份闲差真的比身处宋夏之境的唐国昌和高骠要轻松的多。晏秋当晚执笔写下如此国书:
“西夏国主李氏乾顺上(虽然梁氏为政,但是国主还是李乾顺,不能乱盖),宋夏两国立国百余年征战不休,致使两国百姓生灵涂炭,边境之民更是民不聊生。今有汝国青山王李秉藏私率军甲三万侵入宋境,致使我大宋熙河路六百里内黎民死伤无数,洮州府地毁绝,临洮城破,我宋人被迫出兵斩杀一干系敌军,并俘获青山王李秉藏及所辖部将,除青山王李秉藏以外,其余部众等都皆悉数放归,现在青山王已经押赴汴京关押。今遣国书与贵国商讨关乎李秉藏处理事宜。此乃关乎西夏王族声誉和青山王性命的会盟议讨,两国相安为好,万望慎重!”
晏秋写毕,即差人将此书送往宫中着太后向氏钦定。
不久后向氏便差人来说“国书言语啰嗦,速简之!”
于是晏秋重拟国书
“西夏国主上,今俘得侵宋夏将青山王李秉藏。特邀贵国派使臣往汴京商讨处置之法,或可缔结和约,会盟互通,永结交好。”
这一次向氏钦定了晏秋的国书,即刻便差人送往西北边境的吕惠卿,由他派人转送西夏国主。
吕惠卿、种师极、宗泽等会师于灵州城。
一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