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定国书,送往西夏。”
众人纷纷应声,而后自行退去。
可是这下却是急坏了苏轼,未及出得宫门,苏轼等人即拉着范纯仁求教。
苏轼道“尧夫君宰呀!今日官家之态度,让吾等当何苦呀?”苏轼心里知道官家明白着就是不支持他的新法,他拉着范纯仁,意图拉拢范纯仁支持自己,毕竟范纯仁现在才是宰相。
范纯仁有些为难道“苏子呀!汝之新法变革,皆是花钱的买卖,虽说已言明利好,但是先需花钱。如今国库早已空虚,犒赏三军还是行‘民、吏’之法,实乃两难也,朝上我已极力游说助你新法,只是……唉!官门不济也!”
苏轼问道“范公乃何意也?难不成新法之资也让吾等自己筹措!”
范纯仁无奈道“虽然官家表面不敢反对新法,因为那是大娘娘高后既定之策,但是国库空虚呀,这与不支持并无两样。汝难道不记得王公之法,乃得神宗皇帝大力支持,到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汝之法,恐难成命,真乃叹也!”
苏轼有些哭笑不得道“想我苏轼,无权无力,如何能筹措资金。这是天下,并非黄州,密州一方小地,苏某还可以想想办法,可这乃是八千里山河呀!让我这无名无份之人如何行事?吾空有半生抱负,却无处施展。吾之法,乃完全依赖这些学子同僚,”苏轼用手指着黄庭坚,李格非,秦观等人叹息哉“苍天负我!吾亦负诸君也!”
范纯仁心知自己受高太后嘱托,当全力支持苏轼改革新政,然而却无能为力,毕竟现在朝中权力最大的人乃是向氏。若向氏不支持,即便范纯仁身处宰职,也难出力,至少会受到掣肘。他只能安慰苏轼“苏子莫要难过,兴许这只是一时之困。且待时日,必当……”
范纯仁还没说完,苏轼即双眼迷惘,几欲昏厥,幸好身后有黄庭坚,晁补之扶住。
范纯仁见状,慌忙说道“快扶苏子回去休养。”说完脚底抹油,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