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后哪里肯听这些人的言语,她早就想撤掉“苏法”,因为“苏法”是高太后钦定的,她才不愿意以自己之力来实现高太后的功业。她的内心早就想盘算着要使用自己的一套治国方略,只是自己如今羽翼未满,只得百般借力,废停“苏法”既能成她的事,也能败她的事,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支持者,多少反对者,她初来乍到,不能妄自揣度各朝臣的心思,所以一切皆在两难之中。今日苏轼误入争端之中,乃是一良机也,其必故意而损“苏法”,言“苏子今日处置西夏俘虏如此儿戏,怎能群领八方,统制天下。若非真的是要拿大宋江山与尔等玩耍?”
范纯仁见冲突是起,遂出言劝道“官家,且勿怒也,当今之法,已行半数,若是不往下施行,又是半途而废也。强兵之策,已见成效,我大军杀的西夏人片甲不留!”李秉藏听到“片甲不留”便恶狠狠的“哼”了一声。
范纯仁又讲道“兵法所行,已经花费朝廷半数银钱,现在急需养民蓄资,养吏集资,时不待也!所以,‘苏法’之行,刻不容缓。犒赏三军,且先等待!”
向太后见范纯仁这么强硬,她便也软服,只好点头示意,其实乃是暗藏心思,只在苏法施行中再作勾连拌脚。
向太后又望向晏秋章淳道“据守临洮城,汝等乃是首功。这西夏的青山王也是你等抓来的,目今如何处置,可有良策呀?”
章淳战时委屈且败迹尤现,不敢高声言语,晏秋则出班言“官家,这青山王杀不得。青山王论及辈分,乃是当今西夏王李乾顺的叔辈。吾等若是轻易杀之,恐引起西夏不满。行军打仗,最怕的就是士气,若是杀了他引起西夏人奋力反扑,我宋军未必是其敌手。为今之计,乃传国书,与西夏国共谋商议处置之法,以谋安稳,兴许也可以赚的几私财货。这才是良策也。”
对于晏秋言语,向太后的内心实为不满,微怒道“这不就是苏轼的计策吗?”,其更向赵挺之使了个眼色,然而这次赵挺之却没有出班反对。其实赵挺之也不是不想反对,只是他一反对,又恐引起混乱,这朝中呀,早有人盯上了他,何必树敌太多。
向太后只得应允晏秋“既然如此,这西夏的王还要好生待应了,莫要伤了分毫,免得将来还人的时候,说我们宋人失了礼数。即刻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