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声声慢 > 第24章 宋家兵马破残贼,止战长城北(2)(7/8)
曰,“此事稍后再议”。苏子出言化解尴尬,“今日吾且只论军报之事,既然军报之事已了,其他或可后言。”

    太后乏然而曰“然。”

    苏轼紧急着又说道“既然吕公亦言:宋军力弱。吾恐力弱之事早已在宋境传开,不日即将传入敌营,如不早作计议,敌若再犯,胜利之果必然毁于一旦,收复之土亦会复丧。”

    太后言道“为今之计,不能使外人得知宋军力弱,故我隐匿,需急招吕惠卿入朝议事。”

    苏轼也道“此事刻不容缓。”

    太后急命传令兵急赴晋阳。

    苏轼与太后言语多时,太后命苏轼退,却又不提拜相之事,真是言之凿凿半天却也无果,究竟是苏轼空欢喜一场,还是大宋再有诸多浩劫,且当后论。

    苏轼出得内殿,何超立马跟了上来说道“大娘娘有封书信且要转交给你,是吕惠卿所书之私信,大娘娘未忍开封,或有益于练兵。”

    苏轼拜谢何超。

    何超又劝慰苏轼道“凡事莫要太过强求,大娘娘身体不是已久,苏子何必与之争辩。”

    苏轼笑道“与意见不同者,自当争辩,否则,哪里对得起那些圣贤书呢!”

    何超无奈道“吾闻宋之相者,除了为数不多的范文正公,王荆公(王安石),魏国公(韩琦)皆有大才,其余皆是范范之辈,苏子之才德早在他人之上,却因固执己见未能拜相,岂不可惜。凡事当温文而行,不可执意深耗,否则与国与己皆无益处!”

    苏轼道“苏某对功名利禄看得淡然,更愿意做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雅士。哈哈,今者吾与太后论者有差,恐不得为其要领。是我之过也,但是赵煦若再不领政,恐日后无能力领政也。且请转告太后,育人当乘幼,教人当乘少,未来务必以赵煦为上。”

    何超点点头,待苏轼走后,又摇摇头。

    这一次苏轼没有向黄庭坚和范纯仁那样从侧门出,而是大摇大摆的从宫门的正门出。

    出得宫门后苏轼上了自己的马车,思绪今朝之事,果真是感慨良多,看来自己对太后的异见颇多,有的甚至难以调和,赵煦本为国主,这太后却迟迟不肯将权柄以授。手中捏着吕惠卿的来信,不知为何,有点想冷笑。吕惠卿这封书信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