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声声慢 > 第23章 宋家兵马破残贼,止战长城北(4/8)
内心极为不安,急忙阻道“李格非在任,并无什么不妥,只是近期少在汴京执事,既未违反朝廷行事,又未忤逆上官。不可随意撤换。”

    高太后怒道“你莫要忘记李格非仅凭一篇(王安石)祭文入得朝堂,其治国理政之能,并不十分突出,实在有负官家厚望。莫要再作辞言为其推脱。”

    苏轼急道“官家,李格非本人朝中并无同僚结伴,故而行令皆畏手畏脚,不得长治,但是其亦是熙宁年间进士,其文章,其国策论皆有城府,确为不可多得人才,反观赵挺之寂寂无名,其文章学识尚不及蔡元度(蔡卞,字元度)知名,若这赵挺之领职,必更为畏手畏脚,恐连李格非之能也不及也。”苏轼说此话甚是着急,脑门青筋暴起,汗也生珠,力劝之心溢于言表,可是这样的话,你听听多得罪人,同时把赵煦,太后,赵挺之都得罪了。

    赵挺之毕竟是赵煦所提议,听苏轼如此诋毁赵挺之,赵煦内心极为不悦,多次欲出言阻止苏轼言,都皆为苏轼之宏音所盖,真是让人唏嘘,从此赵煦与苏轼渐渐生罅。

    那赵挺之倒是十分的识趣,急忙对太后言道“大娘娘官家,微臣才疏学浅,治国理政之能未有几分,请官家收回成命。微臣只愿意常伴官家(赵煦)左右,读书写字才是微臣之能,别无他愿。”

    太后见赵挺之如此谦虚,更觉得赵挺之乃是右仆射的不二人选,遂厉声言道“官家之命,岂可更改。汝莫要推辞,让吾等觉得你胆怯惧事,不愿为朝廷行事。”

    如此言之多时,其实太后就是不想将军报示众,所以就拿李格非说事,却偏偏就便宜了赵挺之,而最可怜的是李格非,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就被撤职,只能在汴京城领一散职。

    苏轼见官家心意已决,遂不再言李格非之事,但是今日入朝,众人皆想知道边关军报,高太后此等不提不问,却非寻常,苏轼不想再得罪官家,可是以免误事,遂又用婉转语气言道,“官家,此次边关战事,坊间传闻,我军大获全胜,西夏已然退兵,吕惠卿等人正当乘机收复失地。可是究竟军报上写的什么,吾等莫知,还请太后明示。”

    高太后回曰“边关军报内容并非我等有意隐匿,实在是情势所逼,不堪言辞。”

    苏轼道“那难道是鏖战,宋军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