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歌声声慢 > 第12章 文叔本意荐国昌,事违人心凉(3/9)

    向太后微微低下头示意。

    高太后接着道“想总比不想好,总比我当年突然上位,不知所措为好,不论结局如何,且需早作准备。”

    向太后又殷勤笑道“大娘娘千秋,不必早早言说此事,儿媳只愿随大娘娘后做一个安顺的人儿。”

    高太后说道“你勿须如此谨慎,大宋立国就慎杀性命,你若担忧有性命之忧,这大位如何交于你手,还应及早思虑为赵氏操持,吾老了,你也算是我的一种寄托。”

    向太后忽而转换话题“大娘娘莫要再言此事,我见黄庭坚檄文写的慷慨激昂,有扶我大宋之志,遂留心此人,并有嘱人向黄庭坚索要《出征行》的帖文,儿媳今日特拿来与太后赏析,望太后喜欢。”说完即唤身后宫女拿出那幅字帖。

    那幅字帖的是笔力雄健,笔锋甚伟,文采更是洋洋洒洒,不愧是黄门精粹,卷轴眉间写有‘出征行’字样,文更潇洒“八千里山河日月同怒,百年中原之地同责。苍天怒,沧海鸣,苍山负血问青音,你我同去斩贼兵”,多有大气磅礴之意,此语更能激励大宋将士同仇敌忾,戮力同心。黄庭坚字工卓越,文采了得,又得大宋之禄,此人乃大宋之福也。

    高太后观此文章,内心甚是激动,只一篇文章而已,却能让人如此动容,此文势比三军,有此言语,大宋军必然旗开得胜。

    高太后看完此文叹道“都说苏轼文采了得,我看还不如黄庭坚卓越。黄庭坚之文满腹家国天下,恩义满腔,苏轼却全然为‘凌虚御风,缥缈天下’,‘又问明月几时’,衣衫不整,对酒当歌,荒唐不羁,他的当政,非大宋之福也。”

    向太后听高太后如此言语,知高太后对苏轼颇有不满,遂说道“那苏子之人,只是行事飘飘然洒脱之人,其能力却在众人之上,而且朝中众多文臣武将,包括黄鲁直,皆是苏子门生,所以苏子行事必然也如行云流水,锐不可当。目今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人可以有此极高的号召力,又不令新党和旧党都反对的人。所以儿媳以为,苏子当政,必为大宋之福。”

    高太后道“苏轼其人自是放荡不羁,只是他脑中的仁义礼教并不容我等妇人当政,可惜煦儿还小,若是全然放之,说不定赵氏变天,难免承替百年前柴氏之命运。况且苏轼洒脱,往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