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更迭,那文彦博却有点坐不住了,不过貌似力不能行,其未作任何言语,其他人虽然也都窃窃私语,但无人敢言。
太后道“既然如此,那么以你之见,须何时能彻底决朝中之事,富我大宋之家。”
苏轼对曰“月可变一法,年可更一朝,十年可兴一国家,富国强兵安民乃是百年大计。”
高太后叹曰“原来需要这么久,那岂不是你我都作了黄土。”
苏轼曰“黄土也吧,秋草也罢,人生终归是有个结点,但是这国家这土地不一定有结点,官家去后是希望它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呢?即如王公之变法,亦悠悠数十年而无终矣!”
太后叹言“罢了,就依你行事,”太后心想有你苏轼坐镇汴京,这下哀家的耳边倒可以清净了,又说“既然文彦博年事已高,可在汴京城安享晚年,苏子近日就领宰职,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于李格非,秦观,黄庭坚等职,一应由苏子定夺。”
苏轼拜谢领职。
太后与皇帝由太监陪同先行退下,大殿却沸腾了,有人欣喜,有人怨艾,黄庭坚晁补之等则凑近苏轼等待说话,而苏轼却转向吕惠卿说“吉甫兄,为官莫要如此直率,你略长于我,这些事理应该明白,大宋立国至今虽然未杀文臣武将,但是贬官远涉的却是年年都有,你即为陕南道经略使,应该明白远涉之苦,况且兜兜转转又不是一个人,上有携家小,下有携百将,每一个人都依你而行,不可莽然撞之。”苏轼本身也是直率之人,现在却来说教吕惠卿,果然是五十步笑百步。
吕惠卿道“多谢苏子劝言,但是吾观国家之势日颓,实在揪心不已,陕北道诸将见西夏太后率兵来犯,主动退出米脂,葭芦等地,致使陕北道轻易落入敌手,我大宋兵马实在难堪呀!长此下去,陕南道亦将倾覆也。若是陕道屏障已失,汴京城危矣,还有甚么‘食尚居’烟酒,汴京城花柳。”
苏轼道“太后就一妇人,她知道国有多大,地有多广吗?只要汴京不失,她即可高枕。”苏轼说这话的时候黄庭坚张耒等紧紧的围住他,因为此话自己在家里说说就罢了,岂可在人还未退尽的朝堂大殿言语。
黄庭坚急阻苏轼道“苏翁莫要如此言,恐传到太后耳中。”
吕惠卿道“苏子之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