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冷笑:“阴长生炼的是太乙金丹,王方平修的是九转玄功,你们以蛊惑人心为术,也配称‘神’?”话音未落,王方平的剑气已破开祭坛,十巫化作黑雾四散。
阴长生却收剑叹息:“巫咸能解百毒,巫彭善治心魔,若能善用,何愁人间疾苦?”他以丹火为笔,在祭坛石壁上写下《太上感应篇》。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长安城内阴云密布。皇帝梦见酆都鬼门大开,阴长生与王方平乘龙辇而来,金鞭所指处,贪官污吏皆坠血河。惊醒后,他命人将《太平经》与《老子》合编,却不知此书暗合阴王之道。
平都山巅,阴长生与王方平对弈。棋盘上黑白子化作山川河流,王方平落子时,酆都城外忽现奈何桥;阴长生拈子时,桥上亡魂皆绽笑颜。
“帝王以鬼神愚民,我们便以鬼神明道。”王方平拈起一枚白子,“待五斗米教彻底腐化,酆都自会成为阴阳交汇之地。”
唐朝开元年间,李白夜游酆都,写下“魂归巫峡夜猿啼”。他不知,自己笔下的巫峡,正是阴长生与王方平初遇之地。此时酆都城内,阴王殿已与十王殿并立,香火鼎盛处,藏着两位仙人埋下的金丹残渣——那本是灵山十巫的怨气所化。
宋朝某日,苏轼途经丰都,见奈何桥头老妇卖汤,汤水清澈如镜。他饮下后竟见蔡经金蝉脱壳之景,恍然悟道:“阴王非鬼,乃天地大道之化身。”
2025年春,周中堂站在修复的名山之巅,望着重檐飞阁的阴王殿,对随行人员道:“道教本是济世之学,莫让鬼神之说蒙蔽了初心。”
山风卷起《阴王秘录》残页,字迹化作金光融入云海。平都山巅,银杏树下的丹炉突然轰鸣,阴长生与王方平的虚影浮现,十巫的怨气与香客的祈愿在炉中交织,最终凝成一行小字:“道者,非阴非阳,乃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