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酋松浦次郎挥舞着倭刀,狠狠劈开供桌,鎏金烛台滚落一地,发出清脆的声响。“搜!明国皇帝的赏赐定在此处!”浪人们如恶狼般用长枪捣碎窗棂,四处搜寻。突然,有人指着藻井惊叫起来。只见机关罩缝隙间泄出缕缕金辉,在空气中交织成凤凰尾羽的绚丽纹路,如梦如幻。
“八嘎!快取梯子!”松浦次郎的眼珠在金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当浪人即将触到机关罩时,整座宗祠突然剧烈震颤起来。藻井深处传来清越的凤鸣,宛如天籁之音。二十四根金丝楠木柱同时浮现出甲骨文般神秘的铭纹,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倭寇们惊恐地看到,一只浴火而生的金凤展开三丈长的尾翎,每片翎羽都清晰地刻着萧氏族谱的名字,散发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气息。
崇祯十五年的梅雨来得格外暴烈,仿佛要将世界淹没。萧宇伫立在摇摇欲坠的圩堤上,望着混浊的江水如猛兽般吞没宗祠前的“进士及第”牌坊。族老们捧着《萧氏宗谱》,神色凝重地跪在享堂,浑浊的泪水滴落在洪武三年的赈灾记录上。那页边缘还染着萧彦璋藏匾时留下的血指印,见证着家族的兴衰变迁。
“开闸!分洪!”萧宇扯下湿透的襕衫,毫不犹豫地跃入激流。冰凉的江水瞬间灌入鼻腔,让他几乎窒息。在生死边缘,他恍惚看见金凤从宗祠方向振翅飞来,尾翎扫过之处,滔天浊浪竟化作万千金线,在龟裂的土地上织出阡陌纵横的经络。当他挣扎着爬上岸时,怀中紧攥的玉韘突然发烫,仿佛在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他顺着玉韘的指引,冲向宗祠残存的东配殿。
在倾颓的梁架间,萧宇终于发现了祖父笔记中记载的“地脉图”。那些用朱砂标注的沟渠走向,竟与金凤展示的水网完全重合,仿佛是天定的安排。三个月后,当新安江治水钦差见到江湾镇重建的水利系统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套“金凤引渠”之法暗合《水经注》失传的治水秘术,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神奇的力量。
乾隆六十年春,翰林院编修萧文鼎站在重修的宗祠前。阳光透过新制的“忠孝传家”金匾,在青砖地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他展开先祖萧宇的《凤鸣治水疏》,仔细研读,注意到页脚钤着枚特殊的藏书印——正是那半枚玉韘的纹样,仿佛是历史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