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不会让人时时嗔怒,不会让人怠慢自己的一切,亦不会疑神疑鬼的坐卧不安。
“情义这种东西,陛下认了才是情义,陛下不认,那就是欺君。陛下是天下万方之主,您赌得起这两个字,陛下之外的任何人都赌不起。”
李世民听得心一揪一揪的疼,李承乾是他的儿子,这份情义,他怎么可能不认?
“陛下,臣也曾盼着您疼爱,因此生了许多不该有想法,好在那时阿娘在,时时疏导宽慰,臣才不至于行程踏错。”
第一世的他,母亲去世,苦苦支撑了四年,最后被强大的精神压力击溃,开始在道德层面放纵自己,刺激父亲。他从未在朝政上有过任何失误,何尝不是知道父亲的底线在哪里,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小打小闹。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渴望被父亲公平对待,得来的只有父亲的漠视,以及与日俱增的偏心。他走上了不归路,成功与否,那都是他唯一报复父亲的方式,
“阿娘不在了,臣也要学会长大,学会自己开解自己。古往今来善终的臣总多过善终的子,陛下,臣不怕您废黜,也不怕赐死,可臣想活下去。陛下半生挣扎在皇家的血雨腥风之中,难道不知道身在皇家,想要平安活下去,有多么的不容易?何况是东宫?君父盯着错处,皇子虎视眈眈要取而代之,满朝文武左右下注,”
说到这里,李承乾自嘲一笑,道:“陛下,您若真的记挂着父子之情,将来臣被废黜或者天不假年,善待臣妻儿些许,臣就知足了。”
李世民靠在椅背上,眼泪无声落下,没有坚韧果决的心性,清醒睿智的头脑,断然活不到这样通透。可这份蜕变的代价太大了,他活生生丢了一个儿子。
“高明,阿耶却有以青雀代你之心,可仅仅是一念之差,阿耶没想到会伤你这么深。”
两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真话。
一念之差,不,从贞观十年到贞观十六年,是六年的筹谋。六年,但凡他在政治上有任何疏漏,都不至于撑到贞观十七年造反。
如今打消废立,是因为李承乾变了,可他不属于这个时代,换做这个时代的他,此刻在东宫辗转反侧,焦虑不安的就是李承乾,重复他注定消亡的结局。
“陛下若准,臣即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