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五十三》李白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
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赏析
描绘战国乱世景象
-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诗开篇便描绘出战国时期纷扰动荡的局面,战争频仍,兵戈如纷乱的浮云一般弥漫。“纷纷”生动地展现了局势的混乱不堪,“兵戈乱浮云”以形象的比喻,将战争的乱象比作天空中杂乱的浮云,渲染出战国时期动荡不安的氛围,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血腥与混乱。
列举历史事件,揭示权力斗争
- “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这里列举了两个着名的历史事件。“赵倚两虎斗”可能指战国时期赵国利用他国矛盾坐收渔利,类似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而从中获利的策略;“晋为六卿分”说的是晋国被六卿瓜分,最终导致晋国的分裂。这些事件深刻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不择手段,内部斗争激烈,国家局势复杂多变。
-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进一步指出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奸臣们妄图窃取高位,他们拉帮结派,结成群党。此句点明了权力斗争的本质,即奸臣为了满足个人私欲,通过结党营私的方式来谋取权力,凸显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腐败。
以田成子为例,强调篡权之祸
- “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诗人以田成子为例,田成子(田常)在齐国逐渐掌握大权,最终杀死齐简公,篡夺了齐国的政权。这一事例具体而鲜明地展现了奸臣篡权的后果,强调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对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警示人们要警惕奸臣的阴谋和权力的滥用。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国时期的混乱局势,列举各国权力斗争的典型事件,尤其是以田成子杀君篡权为例,深刻地揭示了乱世中权力斗争的残酷与黑暗,借古讽今,或许意在警示当时的统治者要警惕内部的权力纷争和奸臣的篡权行为,体现了李白诗歌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注。
创作背景
《古风其五十三》写于安史之乱后的至德二载(7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