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五十二》李白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赏析
感慨时光飞逝
-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青春”指春天,“朱明”代表夏天。诗人感叹春天如湍急的水流般匆匆流逝,夏天也迅速更迭变换。这里用“流惊湍”和“骤回薄”形象地描绘出时光流逝之快,宛如湍急的水流和急促的交替,表达出对时光迅速消逝的惊讶与无奈。
以秋蓬自比,叹身世漂泊
-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秋天的蓬草随风飘荡,诗人不忍心目睹这一景象,因为秋蓬的漂泊无依就如同自己的身世。蓬草在秋风中不知该依托何处,象征着诗人在世间的迷茫与无助,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感到困惑,深刻地表达出一种身世飘零的感慨。
描绘植物凋零,忧美好消逝
-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和暖的微风未能长久呵护兰蕙,白露降临,洒落在葵藿之上,致使它们逐渐凋零。“兰蕙”和“葵藿”本是美好的植物,象征着美好事物,而光风的消逝、白露的侵袭,使得它们走向衰败,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在时光和环境的影响下难以长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忧虑与惋惜。
借美人不至,抒失落之情
-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诗人期待的“美人”没有如期而至,而身边的草木却日益凋零。“美人”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理想、知音或美好的事物,这里指诗人所期盼的美好未能实现,随着时间推移,周围的一切如同凋零的草木般走向衰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之情。
整首诗以时光流逝为线索,通过描绘秋蓬、兰蕙、葵藿等植物的变化,以及美人不至的情境,抒发了诗人对时光飞逝、身世漂泊的感慨,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忧虑,以及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之情,体现了李白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情感细腻而深沉。
创作背景
《古风其五十二》的创作背景是李白在应诏前,渴望得到明君赏识,却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