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三十五》李白(2/3)
回归到自然、真实、有内涵的创作风气中。

    整首诗通过多个典故和事例,尖锐地批判了当时文坛追求形式、丧失本真的不良文风,表达了诗人对质朴自然、有内涵文风的向往以及对知音的期盼,体现了李白对文学创作的深刻见解和对纯正文学风格的坚守。

    创作背景

    - 社会文化背景:唐朝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极为盛行,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时的诗坛存在追求形式华丽、内容空洞,过于注重雕琢辞藻、堆砌典故,而忽视诗歌内在思想和真情实感表达的风气,诗歌创作有走向形式主义的倾向。这种风气背离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李白对此深感不满,期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 个人创作理念:李白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复元古”“复古道”,他希望改变自齐梁以来直至唐初的形式主义颓风,继承《诗经》、屈原直至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以“复古”的形式来实现革新诗歌的理想和抱负。《古风其三十五》就是他这种创作理念的体现,是一首阐述其诗歌创作理论主张的论诗诗。

    - 时代政治背景: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唐玄宗后期政治逐渐腐败,社会矛盾开始显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学领域的不良风气与社会的现实问题相互映照,李白借诗歌创作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希望诗歌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反映现实、抒发真情,对扭转社会风气起到积极作用。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 批判讽刺之情更强烈:在盛唐时期,文学领域追求形式华丽、忽视内容实质的风气盛行。在此背景下,李白借“丑女效颦”“寿陵学步”的典故,强烈批判讽刺了当时那些盲目模仿、只重形式而无内涵的诗人和诗作,认为他们失去了自我本色和诗歌的天真自然之美。

    - 怀念与遗憾之感更浓郁:李白深受《诗经》等传统文化影响,向往《诗经》中大雅颂扬文王的古朴文风。但当时社会诗歌创作背离传统,他感慨“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流露出对古代优良诗歌传统的怀念以及对当下诗风衰落的深深遗憾。

    - 改革诗风的热望与无奈更凸显:李白有“复元古”“复古道”的诗歌革新理想,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现理想困难重重。所以他借“安得郢中质,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