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古风其十一》当作于李白中晚年时期。那时他白发渐多,每当照镜,都深感时光易逝。
李白一生渴望回报社会、施展抱负,却壮志难酬。他虽怀有一颗报国之心,却未得到重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悲愤满怀。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展现了对青春的留恋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 时光易逝的感慨:李白处于中晚年,白发渐生,面对铜镜中的自己,自然会产生时光匆匆、人生易老的感慨。如诗中“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以美人自比,美人空有美貌却无人赏识,自己空有才华却时光渐逝,难以施展。
- 壮志未酬的悲愤: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未得到重用。这种背景使诗中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蹇修时不存,我行欲何之。仰视云间星,忽若割长帷”,诗人以找不到媒人为喻,感慨自己无人引荐,无法实现理想,只能仰望星空,内心充满无奈与悲愤。
- 执着追求的坚定:尽管时光流逝、壮志未酬,但李白在诗中依然透露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期。独有南冠客,耿耿泣遗思”,即便知道可能抱憾终生,却仍心怀期待,这种坚定的情感在创作背景的映衬下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