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十》李白(2/2)
  《古风其十》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李白一生深受儒、道、侠三种思想影响,思想性格中既有兼济天下之志向,又有独善其身之情怀。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但在现实中却遭遇诸多挫折。

    当时李白游历四方,虽怀有才华和抱负,却未得到施展的机会。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高士,他具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行侠仗义、排患解难、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李白对鲁仲连倾身折服,心摹力追。他借鲁仲连的故事,以鲁仲连自比,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寄托自己的感慨,渴望能像鲁仲连一样建立奇功,同时又保持高洁的品格,功成后不受名利束缚,潇洒身退。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时代背景影响

    - 渴望建立功业: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文人普遍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这种时代氛围让李白在诗中流露出对建立伟大功业的强烈渴望,如“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将鲁仲连比作从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芒万丈,表达了自己也期望能如鲁仲连般一鸣惊人,建立不朽功勋。

    个人经历影响

    - 怀才不遇的感慨:尽管李白才华横溢,但他的仕途却充满坎坷,多次求仕不顺,未得到重用。这种经历使他在诗中借鲁仲连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鲁仲连能凭借智慧退秦救赵,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对比之下,更显其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 追求自由与高洁品格: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不愿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他在经历了诸多挫折后,更加向往鲁仲连功成身退的潇洒。“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自己与鲁仲连一样,是超脱世俗、追求自由高洁之人,即便渴望建功立业,也不会被名利所累,体现了他对自由和高尚品格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