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万仞山之间,远离中原,戍边士卒长期与家人分离,“春风不度玉门关”既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他们享受不到朝廷的恩泽,突出了戍边之苦,强化了士卒对家乡的思念。
- 体现民族交融与文化碰撞:唐朝与西北边疆各民族交流频繁,“羌笛”这一少数民族乐器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边塞的异域风情,也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在戍边士卒听来,更添思乡的惆怅,体现了不同文化碰撞下人们复杂的情感。
个人背景方面
- 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王之涣游历边疆,面对壮丽辽阔的边塞风光,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雄伟景象,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诗作虽写戍边士卒的哀怨,但从大处落笔,展现出诗人自身广阔的胸襟和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在哀怨中不失豪迈。
- 流露个人的感慨与思考:王之涣辞官后游历,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边塞生活,“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既有对戍边士卒的同情,也包含着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或许还有对自己仕途的思考,借戍边士卒的情感,抒发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