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稗宋反骨仔 > 第17章 求学路上无故人(1/3)
    薄雾朦胧,成都的乃至于整个蜀地都逃不过晨雾弥漫的常态。

    此间早起殊为不智。

    雾气过大而每每致人外衣、头发湿润,长此以往易患寒湿之症。

    因而通常除劳作而不得已之人,多待日头高升才出门活动。

    受了父命要去县学的范希文,半睡半醒间被有为推着出了院子,两边眼皮不停打架。

    又去了正房外一通搅扰,说是要求点生活费,直把范毅两公婆搅得破口大骂,随手丢出二两银子才满意离去。

    范府外冷气森森,小巷避光效果极佳,更因为雾气的缘故,辰时也如卯时一般黑黝黝一道。

    县学远在锦江另一头,自范府去约十里,寻常速度需走上大半个时辰,然二人行动不便,足足巳时二刻才到。

    县学官办,采纳的是昔日王相公所定“三舍之法”,学院内分外、内、上三舍,即三个档次。

    似范希文这等官宦子弟得免试入学,乃是士大夫特权,也有近朱者赤的考量,平民子弟则需考试入学。

    在学期间,对学生进行文化和从政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以历次成绩为准逐一由外至内再至上舍,而上舍之人可直接为地方官吏。

    故此“三舍法”又为当世官员选拔的重要补充。

    而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依靠“三舍法”,书香世家有直升官员的通道,因而深得地方官府重视。

    一学主管——山长一般为地方大儒,而学院中的各教授也多为地方学界名流。

    由此,“三舍法”的施行,兼顾士绅与平民,算得上科举取士的重要补充,开了古代官员选用之先河。

    以范希文之前的天赋,在这学院中混了无数春秋,一直在外舍中摸爬,成绩垫底,若不是父亲范毅的缘故,早就被山长请出书院。

    也正因为如此,他总被别人称为草包,不过也有些好处,同窗甚多。

    学舍建于一山丘半腰处,山脚处立着一陈旧的石牌楼,年深日久可见青白藓迹遍布。

    中间两根石柱上金漆暗淡,但尚可见一联:

    上联是: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下联是:

    尊其所闻,行其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