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随着大事件一件件的敲定,杨升称帝的日子也到了!
这天的洛阳城内格外热闹。
皇宫的大门前数千铁甲军驻守在那里,整个皇宫内外都充斥着庄严和凝重。
进入承天门内,是一个长宽两里多的巨大广场,广场的地面全部都用汉白玉铺设的。
在广场的两侧分别是太庙和祭天的社稷坛。
杨升并没有像袁绍他们称帝那样选一座名山筑高台,然后祭天封禅。
他选择直接在皇宫里面建了个社稷坛,在上面祭天称帝。
此时的的社稷坛下站满了文官百官和被挑选出来的民间代表。
社稷坛一共建有九层,最顶层只有杨升一个人穿着冕服站在那里。
正中间有一尊巨大的三足鼎,在鼎前面则是一个香案。
蔡琰身穿凤冠霞帔,后面依次是王芷、红昌等一众妻妾,穿戴都十分得体。
另一列以十一岁多的杨承为首,今天他穿着明黄色的圆领袍,头戴金冠。
后面依次从大到小站着杨升的十几个孩子,穿着都和杨承差不多,只有戴的冠不一样,比较小的几个则被一些侍女抱着。
他们作为杨升亲属,以后将会是皇后、贵妃、太子和王爷、公主。
作为国丈的蔡邕和王越今天也穿着一身紫色的圆领袍,站在了这一台。
王越目光有些复杂的看着最上首的那个背影。
联想到他们当时第一次在洛阳见面的场景,杨升还邀请他到麾下效力,甚至准备以师礼对待,但被他直接拒绝了。
但他也没反对自己的弟子为杨升效力,最后自己的女儿也跟了杨升。
而他呢?
一心只想在洛阳求官,结果却是舍近求远。
想到这些,他不由得暗自苦笑一声,所有人都有眼光就他没有。
他还是蹭了自己女儿的好处才有了国丈这个位置
第三台人也不多,三省的宰相王毓、荀攸、苏则和御史大夫田丰,以及九部、五寺、和两监、一院的主官。
下面依次是各级官员,所有人都按各自的级别穿着不同颜色的圆领袍。
此时,整个社稷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