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说一个在雁门任职的官员想巴结一下他们,方便以后更进一步。
看来自己所谓的一些秘密,在杨赐等人眼却不再是秘密。
至于张让几人。
宦官能长期盘踞在朝中和一众大臣、外戚分庭抗礼,肯定是依附皇帝才能生存。
他们也拎得清,在皇帝好的时候他们可以趁机捞点好处。
在皇帝觉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伸手的。
会果断卖掉自己,朝着刘宏靠拢!
还是有些膨胀了,也有些小觑了这个时代的政治家了。
现在自己在并州,离洛阳可不远呐!
一旦刘宏真对自己有动作,自己该怎么办呢?
自己刚来这里的时候小心翼翼,现在已经变得粗心大意了。
“第三!你在雁门三郡大力发展教育,可你想好以后怎么治理地方了吗?
或者说你以后准备怎么收纳这些读书人?”
什么?
自己治下读书人多起来,自己可以选择的人才多了,选拔的必然也是拔尖人才。
毕竟从十个人里面选一个和一百个人里面选一个,后者怎么都要比前者厉害吧!
而且所有人都识字,在他那个年代也快差不多了。
他都有些习惯了。
各行各业的人识字了,好些事情才能发展得开。
他有些不理解的看向杨赐。
杨赐叹了口气:“哎!你可知为何我大汉历代帝王皆推崇和鼓励民间办学。
但为什么数百年来,读书人却并没有明显的增多。
书籍和知识也依旧大多掌握在我们这些世家大族手中?”
这?
他倒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
杨赐没等他细思。
继续说道:“因为每个当政的皇帝都知道,这些知识如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将不利于他们对天下的统治。
但他们更知道,一但天下人都读书了,都明事理了。
那么他们恐怕不仅仅是不利于统治天下,其皇位也必然坐不稳。
两害取其轻,最终他们还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