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还真有反悔的余地。
原主的父亲最想要的是自己出人头地,最好能入仕。
拜师张角就是这么一条捷径。
因为张角认识好多的达官显贵,只要成了张角的徒弟,就有希望被举孝廉。
能够被举孝廉,就意味着有机会可以步入仕途。
想到这些,他不禁感叹:“真是个让人绝望的时代啊!”
汉朝崇尚以孝治国,历代皇帝的谥号都是大汉孝什么什么帝。
而最主要的官员选拔的制度被称作举孝廉,与举孝廉并行的是另一个制度,征辟制。
举孝廉的前提是这个人是否孝顺父母,然后才是他在当地的名声、学问等。
大汉开国初期还好,只要孝顺父母长辈,有才名,基本都能被举孝廉。
政治一度十分清明,有才能的人都能入朝为官。
征辟制是除了举孝廉之外的另一条为官之路。
要想让皇帝征辟你。
首先你要在整个大汉都有才名。
然后你的名声能直达帝天庭。
这样你就有机会被当今天子征招,直接入朝为官。
但这一制度已经多年没有实施了。
大多都是高官、皇室贵胄等聘请幕僚或者门客。
随着时间推移,经过王莽之乱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再次中兴大汉,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就导致世家人才大量进入朝堂。
这也可以理解刘秀,毕竟开国之初,正处于乱世刚刚结束的时间,也缺少读书人治理国家。
毕竟十几二十年的战乱下来,平民生存下来都困难更别说读书了。
估计刘秀当时也是无奈的选择,毕竟自己无人可用,也就只能饮鸩止渴,大量任用世家子弟。
当然也可能刘秀当时想着,等寒门子弟或者平民弟子崛起进入朝堂再来改变这一现象。
这一切从开国之初到之后的明章之治都还好。
但随着汉章帝英年早逝,外戚的窦氏一族把控朝政,似乎之后的大汉皇室就陷入了和外戚和皇帝争权的旋涡之中。
到了汉和帝时期,皇帝直接纵容宦官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