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熹平六年,我大汉北征大败后,鲜卑人、羌人连年越过参合口南下劫掠,云中、定襄先后失守。
武州城也就暴露在了鲜卑人的马蹄之下。
突然某天,武州城被鲜卑人攻破。
老夫一家只得出城逃亡,幸得当时太守大人及时搭救,老夫全家才得以迁进了雁门关内。
可我一家从我夫人到侍从全部死在了鲜卑人的手上,只剩下老夫和三个儿子,在阴馆城内安下了家。
老夫的三个儿子也颇有武艺,立志为国、为母报仇,老夫只能忍痛让他们兄弟入了军中。
之后老夫自己也在太守府内谋了个差事,有幸得上任雁门太守提拔做了仓曹从事。
然而,没多久鲜卑人就举兵南下,兵锋直逼雁门关。
太守大人急忙组织士卒和民夫开赴雁门进行抵御。
虽然得了刺史大人的及时支援,但雁门守军却不足两万,而且其中只有五千多士卒,还大多是新兵,其余一万多人都临时征招的。
鲜卑人强行攻城,这一战足足打了三个多月。
太守、郡丞、郡尉大人、老夫次子王杰先后都在雁门关上为国捐躯了。
随太守大人北上雁门关的诸多同僚也几乎战死。
甚至最后连刺史大人都亲自提刀上阵了,然而就在雁门关即将失守的时候,鲜卑人却自己退了。
而我剩下的两个儿子在守城之战中杀敌数十,负伤十几处,被刺史大人擢升为校尉一职。
长子随当时的雁门关守将驻守雁门关,三子则留在了广武。
战事是平息了,但两万守军活下来的不足四千人,刺史大人带人的三千士卒也几乎战死。
完整的军队也只剩下之前招募的一千辅兵,但此时也已经不足八百。
不少人都知道,照这个情况,雁门关被鲜卑人攻破是早晚的事。
后来,不少同僚在任期满了以后纷纷辞官或者调任他处。
两年多来虽然鲜卑人没有在南下。
但朝廷也数次委派太守和郡丞等职位,也都无人敢来赴任。
随着同僚越走越多,老夫和两个儿子居然成了雁门郡内主事的人。
哎!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