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 第130章 发现敌军,战况传达(1/3)
    一夜风平浪静,外围守护的京营精锐也没有受到入侵的后金军的袭扰。

    前出接敌的张定北那两千精锐也没有太多的消息传回来。

    翌日,行程不变。

    卯时起床,辰时开拨。

    贾蓉并不太担心这支侵入山海关后的后金军队,就算是没有他们,这支军队也不会让山海关出现腹背受敌后被攻破的现象。

    据他所知,守山海关的守将是杨大将军这位皇族庶皇子的爱将,也是一位和后金打了近三十年仗的经验老道的大将,对皇族忠心耿耿,对杨大将军更是唯命是丛。

    而山海关,号称京师的门户,承担着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任务。

    其城防体系严密,包括关城、瓮城、罗城等。

    它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连接两地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贾蓉在来这前,详细的查阅了有关山海关的战略位置和防御配备。

    光是地面上的建筑,就由关城、墩台和沟壕等组成。

    关城为关隘的主体工程,是指挥和战斗的核心阵地。

    其防护力较强,筑有高厚的城墙,墙上设有雉堞,沿墙构筑敌台。

    关城外围挖有护城壕。为增加关隘的防御纵深,有的在关城前沿还建有墩台和壕沟、陷阱等障碍物。

    关隘的构筑主要是根据任务和地形特点,将关城、墩台、沟壕、陷阱等做合理配置。

    将几座关城梯次配置,以加大防御纵深;有的将关城与绵亘的城墙相结合,以加大正面防御。

    它是明朝时期防御女真势力的前线重地,可以说是明朝最重要的边关之一。

    其最窄处附近的角山长城至渤海仅有8公里(16里)左右,相较于东西两侧显得十分狭窄,形似葫芦的腰部,扼守关内关外,联通两原,控御天下。

    到了晚明时期,时任兵部尚书袁崇焕等在山海关关城外修建了以驻兵、存粮、存军火和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南、北翼城,占地面积0216平方公里;

    另在关城南侧的老龙头修建了宁海城,再加上沿线山脉中布置的10座烽火台,山海关防御体系布置完成,可谓铁桶金汤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