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子入宫后始终闷闷不乐。孝诚帝最初虽被她的容貌气质惊艳,但面对她强颜欢笑的模样,初见时的心动很快消磨殆尽,渐渐就不再来她的寝宫了。
直到宣王降生,这女子才被册封为妃。她那位担任笔吏的父亲也因此升了个小官。但这人老实木讷,不懂钻营。宣王的母妃因生产伤了元气,不久便去世了。外祖父深受打击,越发消沉,对这个皇子外孙显得很冷淡,从未向皇上请求探视。
宣王曾主动去见过外祖父。那是个落魄的中年文士,胡子拉碴,见到外孙时没有寻常祖孙相见的亲热,只是恭敬疏远地行了个跪拜大礼。
年幼的宣王原本满心期待,却敏锐地察觉到外祖父不仅不喜欢他,也不喜欢父皇,甚至将母妃之死归咎于他们父子二人。此后宣王便不再特意去见外祖父,只是偶尔远远望上一眼。
虽然失去生母,又得不到外祖家的关爱,宣王却意外获得了孝诚帝的宠爱。
宣王的生母病逝后,孝诚帝第一次来看望这个儿子。乳母将襁褓中白嫩可爱的婴儿抱到他面前时,宣王睁着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望向父亲,露出了天真无邪的笑容。
或许正是这个纯洁脆弱的婴孩——他尚且不知自己的母亲就躺在身旁的棺木中,已然成为永远失去母亲庇护的可怜儿——在见到父亲时本能展露的笑容,触动了帝王那颗冷硬的心。
又或许是这个孩子让帝王联想到自己作为宫女之子,在冷眼与欺辱中度过的童年,令他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感。自那以后,孝诚帝将全部的宠爱都给了这个幼子,给予他超乎寻常的关注与庇护。正因如此,宣王才能平安长大成人。
宣王也确实没有辜负孝诚帝的期望。他聪慧机敏,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见解,仿佛天生就具备帝王之资。这更让孝诚帝心生偏爱,将这个小儿子保护得密不透风。
前年伏祭大典时,尽管孝诚帝在宣王身边布下重重护卫,宣王仍险些丧命。若不是恰巧遇到棠梨和傅廷相救,恐怕宣王就难以平安归来了。
“父皇,救我的那位姑娘……真的已经死了吗?”宣王眼眶微红,袖中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那本孤本。自那次劫难后,孝诚帝便将他拘在深宫之中,他再难找到机会出宫。
他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