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植的船在码头靠了岸,三人下船先活动活动手脚。华亭县是松江府核心区域,长三角精华所在,其繁华不亚于苏州。
但是此时,大户人家一般不住在城里。城市更像一个cbd商务区和政务区,并不宜居,城内住的都是一些三产服务人员。
华亭是江南漕粮、棉布的起运地,每年无数白米、白布从这里的太仓出发供应北京。华亭城外早已经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市镇。
夏师爷家住城西花园浜,杨植上岸后先花钱雇一个闲人前去报讯,自己带着两名随从不紧不慢地向城西走去。
华亭县那种典型的长三角平原,河汊四通八达,走几步就要过一座桥,道路曲里拐弯如迷宫一样,三人绕来绕去,已不辨东西。
根本就不应该上岸,此地的河流就是道路。
不要慌!老人说得好:出门在外嘴要甜,勤问路。杨植找了几个当地人,当地人嘿嘿笑着,东指西指,满口松江话是一句听不懂。
杨植不禁感叹华夏文明的传承,果然四百年来松江府的人是一点没变。
正心中焦躁之际,转角就遇到爱。一群学子散学,嘻嘻哈哈从一个巷子口拐出来。
杨植抛下挑着担子的赵张二人,快步向学子走去,一躬身说:“各位小先生,在下有礼。”
为首的学子是一位青衫童生,年龄看着与杨植相仿,他见到杨植行礼,连忙拱手用标准的南京官话说道:“这位客官,小生也有礼了。”声音清越,书卷气拿捏得死死的。
杨植等人心中大有好感,连忙向书生打听花园浜的去处,几个学子七嘴八舌,说你们走岔了,可能是当地人欺生,也可能是你们外乡人听错了。为首的学子倒是不慌不忙,捡起一根竹枝,蹲在地上给杨植等人画起路线图来。
正在此时,听到有人叫唤杨植,转头正看见夏师爷气喘吁吁赶来,说道:“我听到有人传讯,就想你们会迷路的。你们不知道本地路径,坐船比走路方便快捷。”
为首学子见夏师爷前来,站起身说:“既然主人家来接你,我也不必画蛇添足。华亭县民风淳朴,只是双方语言不通,若华亭人有不周之处,望客官海涵。”说着对夏师爷行礼道:“夏前辈,我们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