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莽村,第一批瓷器历经波折,终于烧出来了。虽说只是盘子、碗、水杯、酒杯这类简单的生活用品,可在当时,普通穷苦人家哪有机会用得上这般精细物件。他们祖祖辈辈都习惯了粗糙的陶器,对这些莹润光滑的细瓷,连见都极少见到。
林轩站在刚出窑的瓷器旁,看着这批成果,心里既有着收获的喜悦,又有些无奈。他深知,就自己目前这还不熟练的制作瓷器技艺,烧出来的东西难免都带着些瑕疵。不过,这毕竟是大伙辛苦多日的心血,他大手一挥,爽朗地喊道:
“这些瓷器,大家伙儿分了,都拿回家自己用!”众人一听,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忙不迭地道谢。
林轩自己也拿了些瓷器回家,十个盘子,十个碗,六个喝水的瓷杯子,还有四个装汤用的大海碗。叶欣瞧见这些,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满心的欢喜简直要溢出来。她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件,轻轻擦拭,嘴里喃喃:
“这盘子,碗咋就这么好看呢,摸着都和陶器不一样。”擦了又擦后,又仔仔细细地洗涮干净,洗完还宝贝似的想收起来,不舍得用。林轩瞧着叶欣这副模样,忍不住想笑,心里却笃定,自己做的这些瓷器,往后销路肯定好得不得了。他暗自盘算着,这原料几乎没成本,煤是从山里背的,黏土直接从地上挖,也就花点人工钱,这要是卖起来,赚头可大了。
村里其他跟着林轩干的村民,用背篓把分得的瓷器背回家,一路走,一路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些瓷器在日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村里人本就少见,毕竟以往只有镇里的大户人家才有资格享用。众人围上来,啧啧称奇,羡慕不已,这让村民们走路都挺直了腰杆,心里满是自豪,觉得跟林轩干,有奔头!
林轩心里一直惦记着很多事,没顾得上多沉浸在瓷器烧制成功的喜悦里多久,就又忙活起来。他找到潘巧莲,认真地安排道:
“大嫂,你每日就做五百双鞋,剩下的时间,带着大伙做些编织品,还有麻袋,这些可都是能换钱的好物。”潘巧莲连忙点头应下,她现在心里对林轩的安排信服不已。
虫灾的阴影一直盘旋在林轩心头,他告诉村民,除了藤条和麻能拿去换钱之外,编竹笼、竹筐也都可以找他换钱,多一份营生,就多一份保障。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