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今年不过十五六岁,初入朝堂,脸上稚气未脱,但看向张尘的目光却是无比坚定。
“哦?德祖此话,未免有些言过。”张尘道,“令尊大人乃当朝太尉,两朝元老,位列三公,地位尊崇无比。而我,不过一介后辈,凭借些许微功崭露头角,在朝中根基尚且不稳。如何说帮我,就是帮你杨家?”
“大将军过谦了。”杨修道,“自黄巾之乱以来,汉室江山风雨飘摇,董卓之后,更是诸侯并起,竞逐天下。如此之局势,凭家父这一班老臣是无力改变的。唯有大将军这般雄才伟略之主,方能揽天下贤士,聚四方豪杰,扫荡寰宇,剿除奸逆,使天下复归一统!杨某不才,愿以此微末之才,献于大将军,以期共图大业!”
“好!德祖,我等你这句话很久了。”张尘大喜道,“你既有此意,我现征辟你为大将军掾。从此,你可自由出入大将军府,为我办差。你在朝廷的议郎官职也依然有效,你方才弱冠,年岁尚轻,待过几年,我便保举你出任要职。”
“属下谢大将军赏识之恩!”杨修闻言大喜,连忙躬身一礼。
众臣各自散去,张尘也返回大将军府。
一路上,张尘都在暗自思忖。
杨修已然归附,不管杨彪愿不愿意,杨家都已经和大将军府绑在了一起。
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
而且,有杨修在自己身边,杨彪也不可能公然反对自己。
以张尘对历史上的杨彪的了解,他并非如董承、王子服那样的激进之人,而是懂得明哲保身。因此,他很大可能是会保持沉默,而这,在外人看来,恰恰一种默许。
倒是董承、王子服这些人,需得小心提防。
历史上,他们是“衣带诏”事件的核心成员,虽然最终被曹操所杀,但也策划了周密的行刺事件,使曹操差点死于刺客之手。
这一世,他们保不齐还会做出这种事来,万一自己一不留神,在阴沟里翻了船,那可就成了“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但他们都是朝中元老,眼下还抓不到把柄,张尘也不能贸然下手,否则,必落人口实。
不过,刘辩并非刘协,刘协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有反抗之心,所以才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