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州里的户籍留档是不是谢星涵办的。
第二、谢星涵说在义兴见过,是真见过还是假见过?
如果真见过,这就牵扯到原主的身份,这可是大事,得探明才行。
如果是假见过,事也不小。难道谢星涵知道自己身份是假了?是哪里出了破绽,是否要补救?还有既然说在义兴见过,起码要商量一下具体细节,别以后不经意间露了馅。
可最难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弄清这两件事呢?
这就需要谈话技巧了。
王扬见写谢星涵丝毫不提酒宴上证明身份的事,便主动说道:“今日若非谢娘子解围,在下怕是要多费不少周折。”
没毛病,解围嘛,可以指的是户籍解围,也可以说的是义兴见过的解围,看谢星涵往哪个方向接。
谢星涵微微一笑,并不接话。
好,你不选方向,我帮你选。
“敢问谢娘子,你可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义兴见面,是在哪个地方见的?”
谢星涵饶有兴趣地看着王扬:“哪个地方王公子还不知道吗?”
王扬坦然道:“记不清了。”
“真记不清了?”
“真记不清了。”
谢星涵凝视王扬。
王扬心思一动,故意露出略有心虚尴尬的表情。
谢星涵笑意促狭:“王公子不如直说,还记得义兴什么地方?”
知道了。
原来谢星涵没见过自己。
想起之前在书上看到的义兴当地有名的酒楼,犹豫说道:“吴津楼?”
谢星涵莞尔:“你看的是什么老掉牙的地记?吴津楼早就出兑了,现在叫潘家酒坊。”
“那就潘家酒坊见的。”
“潘家酒坊那种地方不适合我们的身份”谢星涵想了想,“就在‘品弦居’吧,永明六年三月见的,唔,就是两年前,当时我在二楼听琴,琴师正在弹《蔡氏五弄》,我听到一半叹了一句:曲有误,周郎顾。然后”
然后谢星涵就为王扬现场即兴创作了一篇“品弦居相遇记”,细节讲得那是栩栩如生。连谁说的什么话,喝的什么茶都说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