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此去直上青云路 > 第23章 院试(2/4)
成白话文就是: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章,试阐发其微言大义,并论述在当代社会中如何实践此道,要求五百字。

    第二道是作诗。

    以“春日游园”为题,赋五言律诗一首,要求意境清新,用词雅致。

    第三道则是考策论:

    试析我朝科举制度之利弊,如何改善?要求五百字以上。

    看到这个李瑜有些绷不住了,他要是当了大官儿首先就要把八股文和作诗,这种让自己深恶痛绝的东西给取消。

    第四道则是考经义: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试结合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阐述其现实意义,要求五百字以上。

    第五道是史论题:

    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其对后世文化思想之影响,要求五百字以上。

    第六道就是考文学造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试选取一处名胜古迹,描绘其景致,并抒发游览之感,要求五百字以上。

    以上均不可以有错字、涂改,否则成绩全部无效。

    这些文章对李瑜来说都是小意思,特别是第六道写名胜古迹的,在谢先生的毒打下就没难倒他的文章。

    “记雁荡山奇景。

    雁荡山,东南之名岳也,其峰峦叠翠,溪流潺潺,云雾缭绕,若仙境焉。余闻其名久矣,心向往之……”

    吧啦吧啦四五百字的赞美之词,直接在李瑜的笔下倾泻而下,仿佛是他自己亲去过似的。

    出身江浙的巡按御史王知秋见他下笔都不带停顿的,忍不住就站在考位前仔细观摩起了他的文章。

    见他文章俊秀,用词斐然,忍不住又拿起旁的策论看了起来,待见到第三道科举策论之时。

    王知秋忍不住捋起来胡须,眼中也浮现出赞赏的目光。

    只见少年先是一顿彩虹屁,将科举的好处夸了一百多字以示尊敬,然后才开始论述科举的弊端。

    见他着重批判八股文与诗词的考核,王知秋又低头翻起了他写的八股文。

    很简单。

    他怀疑这小子自己八股文写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