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世界战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息屏幕上暴涨的数据流,指尖在量子键盘上微微发颤。

    莫斯科时间凌晨3点17分,推特大毛语区的流量曲线突然垂直拉升,

    如同一柄染血的刺刀捅破监测系统的预警阈值。

    "每小时三千二百万条!"

    实习生安德烈撞翻了他的黑咖啡,褐色液体在防弹玻璃地面蜿蜒成诡异的符号,

    "这些账号的注册时间全部是72小时内?"

    加密耳机里传来基辅总部的嘶吼,我切换了十六个监控视角。

    每刷新一次,那些顶着金发美女头像的账号就增殖出新的分支。

    它们用优雅的大毛语散文讨论菜谱,在评论区贴出泛黄的家族相册,甚至能模仿哈尔科夫方言特有的弹舌音。

    "启动认知污染过滤器。"费列罗的声纹解锁了北约提供的黑匣子系统,二十三个ai模块开始在数据深海布网。

    但第一轮捕捞就拖上来令人窒息的结果——87的内容通过图灵测试,连情感分析曲线都完美贴合人类波动。

    安德烈突然指着某个子窗口尖叫:"这些推文在修改记忆!"

    他调出三小时前的战场直播片段,原本被炸毁的妇产医院在视频里变成了武装据点,爆炸扬起的混凝土碎屑中,分明有反坦克导弹的金属光泽在闪烁。

    放大其中一个转发链,冷汗顺着脊椎流进防护服。

    某个三分钟前刚注册的账号,已经和七百个真实用户建立了双向关注。

    它正在评论区安慰失去儿子的母亲,用心理学博士论文级别的措辞分析战争创伤,最后附上一个虚拟拥抱的nft链接。

    "启动深度溯源协议。"费列罗咬破舌尖保持清醒,血腥味混着机房冷却剂的金属气息涌入口腔。

    量子追踪粒子在数据宇宙中轰击出耀斑,却在触及核心时突然坍缩——这些账号的ip同时在基辅、顿涅茨克和纽约时代广场登录。

    全息屏突然迸发刺目红光,黑匣子吐出带血丝的警告:检测到认知模因污染。

    费列罗扯下耳机,发现指尖不知何时出现了细密的大毛语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