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回到专属的宝座,取出手帕,仔细擦拭过笔尖,然后翻开书本,奋笔疾书。
这本书比上一本有趣,这是李晨的评价。
《微生物的食欲:超越生存的选择性喜好》——如题,这是一本关于微生物是否具有主观饮食倾向的书籍。
在序言中,书籍的作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微生物是否会对食物产生“爱憎”倾向,是否会无视其营养价值,面对特定食物时宁死不屈?
根据作者所述,这个问题是他和朋友聚餐时,朋友无意间问起的,而他试图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微生物是否会为不同的食物赋予不同的情绪价值。
如果把命题中的微生物换成人类,这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从很早以前,就为五谷杂粮赋予了不同的情绪价值,甚至根据场合、容器、食物来源、用餐方式、聚餐对象等等外部信息赋予了多种多样的意义。
譬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譬如绝食抗议的苏格拉底,人类为食物赋予的情绪价值甚至可以超越物欲。
那么“没有脑子”的微生物呢?它们是否具备类似主观情绪?
很奇特的想法,李晨很好奇作者是谁,可惜图书馆中所有书籍都有同一个特点——没有记载作者的姓名。
书中没有答案,倒是有些关于微生物对食物的选择性倾向的案例,譬如酵母菌在葡萄糖和蔗糖共存的情况下,更倾向于消耗葡萄糖;厌氧微生物则偏好利用乳酸或丙酮酸作为底物……这些并不能证明微生物有爱憎倾向,只能证明它们更追求高效生存。
虽然没有答案,但是作为一本微生物学的科普读物,依然让人读的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钟声响起,又到了闭馆的时间。
和往常一样,安迪仔细将笔收好,合上书本,准备归还书籍然后离开。
然而这一次,不等他前往借阅台,管理员小姐居然主动走了过来。
她拿起书,双手交叠将它轻按在小腹上,优雅的向安迪行礼,而后柔声问道:“学者先生,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倏忽沉默后,安迪慌张答道:“我叫霍迪尔。”
李晨的脑袋被安迪的口袋蒙住,看不到他的表情,不过用屁眼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