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睿忽然注意到弹幕里有中学生提问:“怎么判断一个生物有没有‘厌恶死亡’的意识?”
他向屏幕另一头的洛尘求助:“洛尘,你看弹幕里有个中学生问,怎么判断一个生物有没有‘厌恶死亡’的意识,这问题挺难回答的,你快给分析分析。”
洛尘正在查阅《比较心理学》,回应道:“科学界通过‘死亡反应实验’判断生物对死亡的态度。
比如说,美国哈佛大学的灵长类动物研究团队,在一项历经十年对非洲坦桑尼亚某黑猩猩群体的追踪研究中发现,当群体内有成员死亡时,其他黑猩猩会出现一系列异常行为。”
骁睿不禁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道:“异常行为?都有哪些啊,洛尘?”
洛尘推了推眼镜,接着说:“它们会长时间围在尸体旁,发出低沉的叫声,并且有明显的情绪低落表现,像原本活跃的个体变得安静,日常的进食、玩耍等活动频率大幅降低,这种状态能持续数周之久。
这与果蝇在面对同类死亡时依旧无差别交配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意识鸿沟。”
“哇,差别这么大!”骁睿惊叹道,“那科学家们是怎么观察黑猩猩这些行为的呢?”
洛尘耐心解释:“对黑猩猩的观察多在自然或半自然环境下进行,科学家们借助隐蔽摄像机、无人机监测等手段,长期记录它们的行为模式。
发现同伴死后,黑猩猩们除了长时间沉默、徘徊、触摸尸体外,还会对可能伤害过同伴的外部因素,如特定的捕食者留下的气味、痕迹等,表现出强烈的警惕与攻击性,这些行为与它们日常状态截然不同。”
骁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如此,观察得这么细致。那果蝇这边好理解,它们神经系统简单。”
洛尘接着说:“从自然选择与有选择求生角度看,具有‘厌恶死亡’意识的生物,在面临生存威胁时,行为机制远比单纯自然选择驱动下的生物复杂。
以大象为例,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讲,生物行为基本围绕适应环境、保障自身生存与繁衍展开。”
骁睿追问道:“那大象在这方面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呢?”
洛尘说道:“具有‘厌恶死亡’意识的大象,在群体中成员受伤或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