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城市的灯火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骁睿坐在电脑前,双眼紧盯着屏幕,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想到德国二战时期那些疯狂的科技奇思,他的身体便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手指在键盘上快速飞舞,敲下一行字:“洛尘,说到德国科技,你还记得二战期间德国那些堪称疯狂的奇思妙想吗?
像无人机,当时德国的无人机技术就已经崭露头角,亨舍尔hs 293空对地导弹算得上早期无人机的雏形了。这技术要是进一步发展,对现代战争模式和航天探索辅助设备的影响简直难以估量。”
洛尘此时正坐在书房中,柔和的台灯照亮了堆满书籍和资料的书桌。他习惯性地推了推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透着专注与思索,然后在键盘上回复道:“没错,骁睿。从美国国家档案馆近年解密的二战军事技术资料(一级证据)来看,德国在二战时对无人机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满足军事上远程精确打击的需求。
亨舍尔hs 293采用了无线电指令制导技术,就如同给导弹装上了一个能接收远方指令的‘耳朵’,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飞行并命中目标,这在当时十分先进。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技术在载人航天探索中有应用的可能性,比如用无人机先行探测月球表面环境,为载人登陆做准备,那将大大降低宇航员面临的未知风险。”
骁睿眼睛发亮,迫不及待地追问:“洛尘,德国二战时对无人机的操控技术依赖大量人工干预,要是发展到航天领域用于星际探索,该如何实现高度自主化的智能操控,让无人机在远离地球的复杂环境下自行决策执行任务呢?”
洛尘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回复:“这是个极具前瞻性的问题。从近期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二级证据)来看,要实现高度自主化,首先得在人工智能算法上取得突破。
可以借鉴当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理念,让无人机在出发前学习大量不同星球环境下的模拟数据,仿佛为它构建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里面包含地形地貌、辐射强度、引力变化等。
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无人机通过携带的各类传感器收集实时数据,与预存数据对比分析,利用算法快速做出决策。不过,这